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杜甫评传莫 > 第141章(第1页)

第141章(第1页)

诗人们对杜诗的熟悉程度提高了,所以出现了“集杜诗”,2如文天祥有《集

杜诗》一卷,凡五言绝句二百首,又有集杜《胡前十八拍》十八首,是为古

代最著名的集杜诗。

从总体上看,宋人学杜与唐人学杜有很大的不同:唐人学杜多出于个人

的风格倾向与艺术嗜好,而宋人学杜则出于整个诗坛的典范选择;唐入学社

直接体现于创作实践,宋人学杜则以深刻的理论思考为指导。所以我们认为,

宋人学杜是一种整体性的自觉的诗学活动,杜诗在古典诗歌史上的典范地位

是由宋人确立的。

我们在第三章第五节中说过,杜诗(尤其是晚期杜诗)的艺术造诣既是

对一代诗歌的总结,又体现了对整个时代的超越,借用赵翼的话来说,可称

“预支五百年新意”(《论诗》之一,《瓯北集》卷二八)。古典诗歌由唐

转宋,后人或以韩愈为关键,1其实杜甫才是这一转变过程的真正发轫者,因

为正是杜甫的艺术探索为韩愈及宋人开辟了新的道路。宋人在创造宋诗独特

风貌的艰苦过程中最终选择杜甫而不是韩愈作为诗学典范,原因就在于此。

唐诗和宋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两种基本风格范畴,“故自宋以来,历元、明、

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珍域。”(钱

钟书《谈艺录》一《诗分唐宋》,这样,既集唐诗艺术之大成又启宋诗风气

之开端的杜甫就势必成为后代诗人的不挑之祖了。由于这个原因,宋人选择

杜甫为诗家典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元至清,除了少数人(例如王士禛)

1有趣的是,当南宋诗人因国家多难而接受杜诗沉郁风格影响的时候,被他们视作敌国的北方中国诗坛上

也经历着类似的变化。这种变化最显著地体现在元好问的身上,赵翼评元诗云:“七言律则更沉挚悲凉,

自成声调,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瓯北诗话》卷

八)

2王安石喜作集句诗,如《胡笳十八拍》十八首中集社句共二十九句(见《临川先生文集》卷三七),但

还没有出现专集壮句的作品。从现存材料来看,最早作集杜诗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他的《类试所戏集杜

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诚斋集》卷一九)共三十句,全部集自杜诗。稍后的杨冠卿作有集社诗

一卷(见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渭南文集》卷一五)。

1叶燮云:“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