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人您说话归说话,弹劾也归弹劾,一上来就喊着要把我抓进大牢,这也太夸张了吧!”
“嗯!尔等如此,这般处理方为妥当。”
杨溥心里指不定把我恨成啥样了,连说话都咬牙切齿的。我赶紧看向朱瞻基,他也得解释解释啊。
“杨大人,请您听朕一言。此次事件的责任完全在于朕,是朕当时一时冲动,想要借助开平王这个名号来激励朝廷中的年轻才俊们奋发向前,但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个称号所蕴含的重大意义和影响。这实在是朕的失误之处。
千般错误、万般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承担,与李爱卿毫无关系。都是因为朕的疏忽大意,才导致了如今这样的局面。在此,朕也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吸取教训,以后做事定当三思而后行,不再重蹈覆辙。”
好好好,朱瞻基把自己说的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一般可怜。都快要卑微到泥土里去了。但是据我对他的了解,他断然不会是这种让人随意拿捏的角色,所以电光火石之间,我便想到了他如此般说话估计也是想看看我接下来会是怎么答复。
杨溥此刻也发觉朱瞻基说话似乎有一点太礼贤下士的感觉。生怕自己是不是哪里惹到了他,连连请罪。
“无妨,有错就要认。朕也不是那般不能接受谏言的帝王。”
我瞧着朱瞻基坐在龙椅上,明面上是在检讨自己的过错,实际上却是在自夸,还顺带给我使眼色,暗示我该采取行动了。我真想把他这副人模狗样的样子录下来,拿给朱棣看看,让他瞧瞧自己的好圣孙是个多么虚伪的人。
“皇上,开平伯这个爵位是臣自己要的,就算有错,那也是臣的错,可不关皇上的事。”
“陛下,此贼所言,您想必已听清。诸位大人,想必也听到此贼适才所言。他已然承认,开平伯之爵位乃是他自行向陛下讨要。此等贪功恋权、大言不惭、欺君罔上之徒,恬不知耻地骗取伯爵之位。如此尚且罢了,这厮竟敢辱没开平王,争抢使用开平二字,此等卑劣行径,实令人不齿。臣恳请陛下即刻废除此贼的开平伯爵位,将其下狱,以待处置!”
“杨大人,若您提其他要求,下官或可与您商议。但若您意欲废黜我这开平伯之位,那我必与您死战到底!不妨一试!”
我此一言既出,全场皆惊,众人下巴落地。其中武勋集团最为痴心,站于最前的张辅低头摆手,似对我极其失望。
然此乃我所布险棋。而今我已为开平伯,若在此处被夺伯爵之位,何以服众?又何以将武勋掌控于手?
所以开平伯此爵位已成既定事实,那我只能在这基础上做文章。
此时,龙椅上的朱瞻基眼神已有变化,我深知,若我下一句话仍有差池,那么须臾之间,我便会身首异处。
“杨大人,下官自幼敬仰英雄,常遇春大将军一直是我的楷模。可惜大将军天不假年,未能彻底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宏愿,此乃世间之大憾。下官虽微不足道,但也时刻以大将军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敢忘国忧。
故而,当皇上赐我开平伯之位时,我并未感到荣耀,反倒觉得肩上担子沉重、心中包袱沉重。我何德何能,竟敢承受“开平”二字?我深知,皇上此举定是有意为之,旨在让我秉承先辈遗志,将异族彻底逐出我大明疆土,使其永世不得踏入。
我未负圣上所托,与汉王殿下于开平城外并骑破敌,斩敌首级,亦曾暗夜潜行数百里,以寥寥数人之力,深入鞑靼大营,更俘阿鲁台之子失捏干回城。而今,鞑靼在我与汉王殿下的努力下,已然支离破碎,不久后,想必鞑靼便会湮没于大漠风沙之中。
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边关的征程,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从此刻起,我将沿着这条道路勇往直前,永不回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仅是常遇春大将军的期望与夙愿;更是太祖高皇帝毕生追求之目标;亦是太宗文皇帝心心念念之事;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大明儿郎内心深处最殷切的期盼!
锦绣河山得来实属不易,吾辈当誓死扞卫!让大明王朝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则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终极理想!为此,哪怕前路荆棘密布、艰难险阻,我也定当全力以赴、奋不顾身!因为我深知:个人得失微不足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唯有保家卫国,方能不负先辈们的流血牺牲以及黎民百姓的殷殷重托!
常遇春大将军未竟之事业,余愿代为继之。唯有尽除漠北之威胁,方可慰其在天之灵。故而,纵使诸君弹劾不断,余亦不愿舍弃开平伯之爵位。
当今之世,鞑靼势力渐微,而瓦剌则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企图将鞑靼一举吞并。此时此刻,大明只需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即可。待到双方战火燃起之际,便是我大明军队挥师北上之时!届时,雄师浩荡,旌旗蔽日,定能大破漠北敌寇!待到凯旋归来之日,也就是我辞去开平伯爵位之时!功成身退,此乃大丈夫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