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残唐重生之我是李世民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象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ldo;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rdo;,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ldo;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rdo;。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安史乱起,唐王朝分崩离析,已经没有力量镇压这次叛乱,只好求救于回纥以及由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仿河北中部)、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领节度使之职。这就是所谓&ldo;河北三镇&rdo;。三镇逐渐&ldo;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赋不入于朝迁&rdo;,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ldo;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rdo;。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今山东淄川、益都一带)李正已,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不服朝廷管理。这些方镇或&ldo;自补官吏,不输王赋&rdo;,或&ldo;贡献不入于朝廷&rdo;,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没有终止。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ldo;编户千余&rdo;,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所谓&ldo;靡室靡农,皆籍其谷,无衣无褐,亦调其庸&rdo;。唐宪宗元和年间,江南八道一百四十万户农民,要负担唐朝八十三万军队的全部粮饷,所以&ldo;率以两户资一兵,其它水旱所损,征科妄敛,又在常役之外&rdo;。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ldo;暴刑暴赋&rdo;,如田承嗣在魏博镇&ldo;重加税率&rdo;,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ldo;物力为之损屈&rdo;,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起义,代宗一朝,&ldo;群盗蜂轶,连陷县邑&rdo;,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浙东袁晁起义,同年的浙西方清起义,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起义,舒州杨昭起义,永泰年间(公元765年)邠州起义等等。这些起义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二、长安沦陷

长安为大唐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的中心,又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人口众多,建筑规整,名胜林立,繁华富庶。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一诗中写道:&ldo;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rdo;写出了宫城中早朝场面和大唐天子君临万邦的盛大气势。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以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在汉长安东南修建宫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定名大兴。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委派工部尚书闫玄德负责,在春、秋两季,先后修建唐城外部城墙和东、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门及城楼。其时,全城面积84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明清都城北京的四倍。且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全城划分一百零九个坊和东、西两市。正如白居易在诗句中所描述的那样:&ldo;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rdo;长安气势相当宏博。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主街道宽度都在一百米以上,作为全城中轴线的朱雀大街宽度更是达一百五十五米,比起今天任何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都毫不逊色。不难想象,当时来自世界的各国使臣,沿着如同广场一样宽广的朱雀大街前往大明宫朝觐大唐皇帝的时候,大唐无以伦比的强盛与国力,将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何等的震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