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残唐重生之我是李世民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五、商业发达

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ldo;重农抑商&rdo;,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自汉开辟的&ldo;丝绸之路&rdo;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ldo;贞观之治&rdo;总结

1含义: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ldo;贞观&rdo;(贞观年间为公元627~649年),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称为&ldo;贞观之治&rdo;。

2原因: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ldo;贞观之治&rdo;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3政绩: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用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ldo;贞观之治&rdo;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ldo;贞观之治&rdo;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

【天可汗之路】

&ldo;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rdo;‐‐【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ldo;大有胡气&rdo;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ldo;年年战骨埋荒外&rdo;这样的诗句。而至于&ldo;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rdo;,&ldo;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rdo;,&ldo;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do;,&ldo;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rdo;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第一个时期,唐太宗时期,全面扩张,四面出击。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候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呵呵),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第二个时期,征战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贡,但实际上却对唐朝持怀有敌视态度。到后来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ldo;(百济)与高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rdo;,新罗告急),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ldo;辽东&rdo;地区(当时的&ldo;辽东&rdo;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被唐朝认为是&ldo;旧中国之有&rdo;的领土),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丽,长安空虚,你要是想犯贱只管放马过来!(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所有皇帝中,敢这样对草原民族叫嚣的,唐太宗不知道是不是绝无仅有的一个。)这么生猛的话,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ldo;夷男气慑不敢动&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