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由得悚然动容,喃喃的回想着这个老汉的话:千里行乞,只为寻回父兄遗骸,孝悌动天……我大唐以孝治国,这样的女子,真是难能可贵!尤其是在这样的乱世里,一个这么柔弱的女子还能有这样的节操,就更加弥足珍贵了……更何况,他要寻的父兄,还是阵亡的大唐军人!
&ldo;野诗良辅!&rdo;李世民挥了一下手:&ldo;将她扶起来,背上。&rdo;
&ldo;是!&rdo;野诗良辅二话不说,俯下身去,将这个已经晕厥了的可怜姑娘背到了身上,俱文珍在一旁手忙脚乱的帮忙。
旁边的百姓顿时低声窃语的议论起来:
&ldo;哎呀,遇到好人了呀!&rdo;
&ldo;这不是……之前镇守北门的舒王么?&rdo;
&ldo;就是那个,分马肉给百姓们吃的舒王?&rdo;
&ldo;对呀,就是他!&rdo;
也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
&ldo;依我看哪,这姑娘索性安静的死在了这里还好些,免得被人糟蹋而死。&rdo;
另一人低声的嘟嚷:&ldo;可不是么……这个舒王,可是长安城里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坏在他手上的良家女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了。&rdo;
&ldo;哎,可怜这个孝悌感人的奇女子,居然落到这样的人手里了!&rdo;
……
李世民已经迈开了大步,带着野诗良辅等人朝军营走去。隐隐听着身后的百姓们议论,不由得心中长叹道:白痴李谊,你以前究竟干过些什么?!
野诗良辅和俱文珍听到了那些议论,更是个个恨得牙痒痒,就差回头找那几个百姓拼命了。李世民见眼下救人要紧,跟那些百姓们争论也是没什么意义,于是将他们拦了下来。野诗良辅如同一头水牛一般,背着这个骨瘦如柴的半死丫头,快步如飞的朝前走去。俱文珍一路小跑的跟在二人身边,低声的说道:&ldo;殿下爷,这人眼看着就要死了……&rdo;
&ldo;不试着救一下,怎么知道她要死了?&rdo;李世民回头冷冷的瞟了他一眼:&ldo;若是你这样躺在地上,会想有人救你,还是扔下你不管呢?&rdo;
俱文珍顿时羞惭的连连点头:&ldo;殿下教训得是,小人……小人无知,浅薄,该打!&rdo;
李世民进了军营,让野诗良辅将这个姑娘背进了先前为自己准备的军帐里,就让他将人放在了自己的床榻上。李世民唤来小卒:&ldo;去叫军医来!&rdo;
小卒快步奔走了,李世民这才踱到床边,细看了这个半死姑娘几眼。其实她长得还是很秀气的,俏鼻樱唇,眼睛紧闭,睫毛却是长长的,五官都比较精致。可是脸上却一丝血色也没有,嘴唇枯裂,皮肤灰涩,看来是饥饿过头,又加上流血受伤,整个人都快要崩坍了。
李世民对小太监说道:&ldo;你去,到火头军那里取一碗马肉汤来,记着,要热的,但是不能太油。&rdo;
&ldo;是!&rdo;俱文珍心中已经明白,这殿下爷今天是打算救这姑娘家了,忙不迭的朝外跑。其他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李谊的为人……要形容一下以前的李谊,&lso;胆小如鼠的恶棍&rso;就再恰当不过了。可是眼下,他却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之前的那个舒王么?
一想到马肉汤,俱文珍就直咽口水。这东西,眼下没点品衔的人都是喝不到的,舒王却要来喂给这个低贱濒死的草民女子喝。啧啧,咱家殿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同情心了?以前他可是个只知道自己享乐全然不顾别人感受的人呢!嗯,之前还分过半碗野菜羹给我吃……怪了,越来越不懂他了!
片刻后,军医来了,先跟李世民见过了礼,李世民就让他给这个病丫头把脉。军医拧着眉头把了一阵脉,又瓣开这个丫头的嘴和眼睑看了一阵,这才说道:&ldo;回大帅话,这名女子是因为体虚受寒,加上饥饿、受伤和流血,这才昏迷的。大病倒是没有,就是虚弱,此时已经命悬一线。&rdo;
正说着,俱文珍不辱使命的带着一碗儿马肉汤进来了。泛着几粒油星的汤面上,冒着腾腾的热气,还有几丝马肉浮在上面。
李世民马上对军医和俱文珍说道:&ldo;你们两个,喂给她慢慢的喝下这碗汤再说。眼下军中应该还有刀剑疮药吧,你们去弄点水来将她小腿上的伤口洗一下,给她上点药吧。&rdo;
&ldo;是,大帅。&rdo;军医不敢啰嗦,只得按他吩咐的去做。心下却暗自责骂道:这打仗的战士们都吃不上这种好东西,却要糟践东西来喂这个贱民……
李世民从他的眼神和表情里读出了这层意思,语气沉沉的说道:&ldo;这个女子,千里行乞只为寻回父兄遗骸,何其孝悌?更何况,他们的父兄都是大唐军中的英烈,你们可不能怠慢了,一定要将人救活、治好。俱文珍,这两日你哪里也不用去了,就留在我帐中,伺候着这个姑娘。&rdo;
&ldo;是,殿下。&rdo;俱文珍自然更不敢啰嗦。那个军医也正了正色,不敢表示任何的不满了。二人细下心来,撬开了那个姑娘的嘴,一勺一勺的喂她喝着肉汤。不管有多不情愿,他们也只能乖乖的听令行事。眼前的这个舒王,言谈举指当中似乎都有令人无法抗拒、无法辩驳的魔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