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他的心里依然没有把握。他接着写道:&ldo;我们内心的各种情绪此起彼伏,有时感到怀
疑,有时感到希望,有时欢欣,有时失望。我们过去失望的次数太多了,这使我们不敢真的
相信会发生伟大的奇迹。&rdo;
但是,仅仅是几分钟后,戈培尔亲眼看到了这个奇迹。那个年方43岁、留着查理&iddot;卓
别林式的胡子的人,那个年轻时候在维也纳做过一事无成的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
无名小卒的人,那个在战后最初那些黯淡的日子里在慕尼黑无人问津的倒霉蛋,那个啤酒馆
政变中有点滑稽的领袖,那个根本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的煽动家,已经宣誓就任德国总
理了。
希特勒驱车来到数百码以外的凯撒霍夫饭店,马上就回到他的老伙伴戈林、戈培尔、罗
姆等人中间。他一言不发,伙伴们也一言不发,但希特勒的眼睛里满含着泪水。
这天晚上,从傍晚到午夜以后很久,乐极忘形的纳粹冲锋队员在街头举行盛大的火炬游
行,庆祝胜利。他们在欢呼希特勒的胜利,在欢呼纳粹党人的胜利。
在威廉街另一头只有一箭之遥的地方,希特勒站在总理府一扇打开的窗户前,乐极忘
形,手舞足蹈,不断地举起手臂致纳粹党的敬礼。他时而微笑,时而大笑,时而狂笑,眼睛
里不时涌出泪水。
这天晚上,戈培尔直到三点钟才回到家,他在日记中写道:&ldo;这几乎如同梦境一般……
如同童话故事一般……新帝国诞生了。14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得到了胜利的结果。德国的革
命已经开始了!&rdo;
这天晚上,希特勒整个一宿没睡。他的恶狼一般的目光在黑夜中闪烁着。他回首往事,
看见了自己风风雨雨四十年的艰难历程。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所以说,他是
一个纯种的奥地利人。1889年4月20日晚上6点半,他在勃劳瑙镇一家名叫波麦的小
客栈里呱呱坠地。在他满6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送到一家公立学校读书。恰好,这年正是希
特勒的父亲从海关退休的时候,那是1895年,他刚58岁。
在此后的四、五年中,这个按奈不下心的靠养老金为生的人,在林嗣附近的许多村子里
搬来搬去。到他儿子12岁的时候,已搬了七个地方,换了五个学校。希特勒在兰巴赫附近
的本笃派修道院学习了两年,他参加了唱诗班,选了唱歌课。据他自己记载,他梦想将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