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甘冒一切风险,千方百计渗透到敌人后方动摇其军心,巧妙地发扬火力并尽量夺取敌人
的弹药。他悍勇倔强、狡诈多谋、拼命追逐荣誉,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隆美尔因其在战时的突出表现总算保住了饭碗,成为4000
名军官中的一员。1918年12月21日他又回到步兵团任连指挥官。几个月后,被派住
康士坦丁湖的弗朗德查斯芬指挥一个内务安全连。此时的隆美尔抛弃了一切杂念,潜心研究
德国军事问题。他希望德国能再产生像俾斯麦那样的强人来收拾局面,建立国内秩序、改变
军队所处的沮丧窘迫的境地。
1920年10月1日,隆美尔调到驻守斯图亚特的第13步兵团任连长,在这里任连
长长达九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除了研究军事方面的问题,他还研究内燃机原理,并同爱妻
露西朝夕相处。1928年圣诞节前,他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孩子降生了。
1929年10月1日,隆美尔由营指挥官被调到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开始了教官生
涯。在这里隆美尔用自己在&ot;一战&ot;中的实践经验作教材,指出:应该使未来的指挥官们学会
爱惜士兵的生命,&ot;应该流汗,而不应该流血。&ot;此即重要的军事原则‐‐节约兵力原则。
1933年1月30日,来自奥地利的下士希特勒当上了德国总理。从此法西斯势力在
德国不断发展扩大。就在德国疯狂扩军备战之时,10月,隆美尔被提升为德国中部哈兹山
区第17步兵团第3营指挥官。该团取名&ot;戈斯拉猎人&ot;。隆美尔对该营士兵进行耐力和速度
训练。两年后,他的继任者在描述这时已是中校军衔的隆美尔时写道:&ldo;他的猎人营事实上
成了&39;隆美尔营&39;。&rdo;
1935年,隆美尔被派往波茨坦,就任新的波茨坦陆军学院教员。波茨坦是普鲁士军
国主义的摇篮。从这时期隆美尔已是德国纳粹中的一员。这年3月,希特勒向全世界宣布,
德国实行普遍兵役制,在和平时期建立一支12个军36个师约50万人的军队。这一&ot;惊
人之举&ot;宣告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限制已被废除,标志着德国的扩军备战从偷偷
摸摸进到堂而皇之阶段。波茨坦陆军学院热闹起来了。成千上万名新军官正在接受训练,每
批250名。隆美尔仍一如既往地对学员们强调强壮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每天清晨,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