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芳把这一幕看在眼里,不由心里暗叹一声。
何苦来哉?
旁人家谁不羡慕李端有这么个好女儿?
第一能哄得皇帝喜欢,第二不见闹事。偏她舍得送给别人,送就送了吧,还摆这副脸色是要作甚?
人家都已经不是她的女儿了。
李正芳正胡思乱想间,李凤宁已经站到她面前来了,未开口先甜甜一笑,张口就是:&ldo;姨祖母。&rdo;
她这一声,顿时让李正芳想起来,李凤宁打小就是这样。李正芳论年纪比李昱还大上几岁,对个有礼貌的后辈自然脸硬不起来,便也照往常一样和颜悦色地叫了声,&ldo;凤宁。&rdo;
&ldo;初三那天,扰到您了。&rdo;李凤宁说得一脸不好意思,&ldo;等您得闲了,我去府上给您赔个不是,您可千万别生气啊。&rdo;
李正芳愈发觉得李凤宁有礼,比起那个到了宗正寺也不肯服软的货也不知好出多少倍,连忙说:&ldo;哪里的事,你做得很好。以后但凡有这样的事,只管交给我。&rdo;
李凤宁先谢了,正要再说话时,外头静鞭响起三声。
这是大朝快要开始的讯号,各人连忙朝自己的位置站好,然后肃静下来。
不久,皇帝来了,她落座之后便是群臣朝拜。
李正芳跟着人群拜下又起立,总之别人做什么她便跟着做什么,几十年下来一直如此,也不用过脑子。又因真正重要的都在小朝会上说,大朝会也无非就是花团锦簇天下太平一类,所以李正芳就琢磨起待会要怎么跟魏王说她女儿的事了,也所以,朝上说的那几件事她一点没听进去,直到听见李凤宁的声音才回过神来。
&ldo;臣李凤宁有本启奏。&rdo;
李正芳一呆,几乎忘了自己在大朝会,扭头就朝身后看去。这一看,发现站她后边的同僚,至少触目所及都是一脸惊讶。
所以她这回是真有事上奏才来的?
李正芳讶异归讶异,虽不知道她想说什么,只是念及这是算是她人生头一回在群臣面前亮相,十分希望她能开个好头,便静下心来仔细听李凤宁说些什么。
&ldo;为承嗣计,请为皇女择良师授业读书。&rdo;
要为那位病恹恹的小殿下挑老师?
也是啊。
李正芳暗暗点头。
这倒是应该的。
虽然那位小殿下一直不强健,读书便一直断断续续,也不曾静下心来好好读过。她如今也将要十五了,不管今上想如何安置她,书总归要读的。
&ldo;可。&rdo;上头坐的皇帝果然应了声。
李正芳倒觉得皇帝不是为了她女儿,还是看着李凤宁的面子才应了那么声的。
&ldo;臣闻民间大族,皆于家中设族学,阖族姐妹从一师而学。臣亦曾于国子监求学,见同窗之间既能印证学习,又能增进情分结成益友。&rdo;
还有下文吗?
李正芳虽不知李凤宁还想说什么,听到这里也跟着点了点头。
这倒是真的。
不要说国子监里一同读书的了,便是科考里同榜的也比寻常多些情分。因着做学问而结成的朋友,倒比同乡的更多见些。
&ldo;臣启陛下,准许诸王府之女入宫,与皇女同读。&rdo;
满殿哗然。
前头站的那姐妹三个居然都回过头来了。诚郡王甚至开口,&ldo;凤宁你这说的什么话!&rdo;
李凤宁却依旧笑吟吟,只反问一句,&ldo;三姐觉得不好吗?&rdo;
好,当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