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古代大儒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谢世,鲁哀公继位,季康子辅政。但对于孔子,季康子同样是叶公好龙似的尊贤。

他一不采纳孔子的政见,二不委任孔子以要职,而是尊之为&ldo;国老&rdo;,丰爵厚禄,

冠冕堂皇地将他束之高阁。孔子68岁回鲁,73岁去世,在鲁国又生活了五年多。时

间虽短,但却是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学术上的总结时期,亦是他在认识上

进一步纯熟的阶段。这时,孔子已经历了&ldo;60而耳顺&rdo;这个不思而能、不虑而知的

直觉思维阶段。将这种纯熟的认识能力与其它知识、修养相结合,孔子又成功地实

现了&ldo;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do;这个知行合一的飞跃。&ldo;矩&rdo;有多层含义,首先是道

(或规律),如日月运行,四时交替,矛盾转化,社会变迁等等,即所谓天道、地

道、人道。孔子对它们能了然体认,并行之不悖,即《周易&iddot;乾文言》所谓:&ldo;夫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rdo;表现了他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准确认识、预见

和实行。&ldo;矩&rdo;还包括他自己&ldo;仁、义、礼&rdo;三位一体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以

及与之相联系的种种准则。&ldo;矩&rdo;还包括世态炎凉。人心善恶的规则。&ldo;70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rdo;,是他妥善地将知与行、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合理地统一起来,

既不因不合时宜而处处碰壁,也不至于放弃原则而有屈己就人之羞。孔子曾说:

&ldo;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rdo;(《宪问》)正是他这一时期

无可奈何的境遇和心情的真实写照。&ldo;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do;,与其说是孔子认识

和修养的高度升华,不如说是他一生坎坷经历的辛酸总结!

&ldo;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do;的修养,使孔子进入了另一个静宁、安闲的时期,那

就是&ldo;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rdo;。时时牢记天道,保持天赋的使命感,

依照仁者爱人的准则,游心于六艺之间。他的晚年,除了偶尔作些回答&ldo;哀公问政&rdo;

(《为政》)、&ldo;季康子问政&rdo;(《颜渊》)、&ldo;冉有问政&rdo;(《季氏》)等顾问

工作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与弟子切磋学问和著书立说上。

孔子是古代东方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位专业教师,他一生从教,在教

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iddot;孔子世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