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一奏再奏,多重奏至六、七次,表现他为北宋政权的巩固而出谋画策不惜呕心沥
血。在这一时期,他的进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件大事上:
第一件大事是,首先是他按照儒家传统的治国之道的要求进陈了&ldo;三言&rdo;、
&ldo;五规&rdo;。他的&ldo;三言&rdo;是指关系国家盛衰的君道、官吏、军队三大关键问题如何
改进。他把三个问题分别称之&ldo;陈三德&rdo;,&ldo;言御臣&rdo;,&ldo;言练兵&rdo;。关于君道问
题他提出了仁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其大意是作为一个好的君主,必须
搞好自己的修养,提出人君的标准之一是&ldo;仁&rdo;,主要是&ldo;兴教化,修政治,养百
姓,利万物&rdo;;标准之二是&ldo;明&rdo;,主要是&ldo;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rdo;,
第三是&ldo;武&rdo;,是要做到&ldo;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疑。&rdo;他认为,
上述三条是人君治好国家的根本条件,因为在他看来,国家之盛衰系于人君一身。
&iddot;他把国家命运完全寄托于皇帝。所谓&ldo;御臣&rdo;,主要讲的是对官吏的选拔和赏罚,
他说:&ldo;臣闻致治之道无他在,三而已。一曰任官,二曰信赏,三曰必罚。&rdo;在
&ldo;言练兵&rdo;一条中,他提出了整顿军队的意见,主张精简军队,提高战斗素质。
关于&ldo;正规&rdo;之谏,是在&ldo;陈三德&rdo;的基础上进行规劝人君治理好国家,提出
的一些补充意见。所谓&ldo;五规&rdo;,第一规谓之&ldo;保业&rdo;,劝诫皇帝要&ldo;夙兴夜寐,
兢兢业业&rdo;地求治,说明国家政权&ldo;得之至艰,守之至难&rdo;的道理。第二规谓之
&ldo;惜时&rdo;,就是要求皇帝不失时机&ldo;立纲布纪,定万世之业&rdo;,他把皇帝基业比做
一座巨室,要求守巨室将以传其子孙的皇帝&ldo;实其基堂,壮其柱石,强其栋梁,高
其垣塘,严其关键。&rdo;巨室筑成之后,要求做到使其&ldo;亘千万年无颓坏。&rdo;他说:
&ldo;夫君者国之堂基也;礼法者,柱石也;公卿者,栋梁也;百吏者,茨盖也;将帅
者,垣塘也;甲兵者,关键也。是六者不可不朝念而夕思也。&rdo;这段话表明了司马
光治国思想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一派封建贤臣的金玉良言。第三规谓之&ldo;远谋&rdo;,
劝皇帝要有深谋远虑,&ldo;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rdo;第四规谓之&ldo;重微&rdo;,劝皇
帝时时警惕,做到防微杜渐,&ldo;销恶于未萌,洱祸于未形。&rdo;第五规谓之&ldo;务实&rdo;,
强调&ldo;为国家者必先实而后文&rdo;,凡一切政教设施,必须讲求实际,做到&ldo;拨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