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丧葬礼中存在的&ldo;竭产假贷,以侈糜相夸&rdo;的有害风俗,要加以&ldo;制抑&rdo;,严
申&ldo;若有不俊,当治其尤者以正风俗。&rdo;(《全集》卷15)张栻做地方官时,也十
分重视倡办教育事业,积极兴办地方学校。其中以静江府为最,为倡办学校,他先
后为地方州府撰写了许多《学记》,进行鼓吹。认为兴办学校的主要目的是&ldo;明人
伦&rdo;,&ldo;人伦之在天下不可一日废,废则国随之&rdo;,故&ldo;有国者之于学&rdo;,&ldo;不可
一日而忽。&rdo;(《全集》卷9《袁州学记》)不仅如此,他还亲身执教,带头示范,
在主持岳麓书院期间,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他又是一位
著名的教育家。
张栻为人&ldo;表里之同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以
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重&rdo;(《宋史本传》)。他正直无私,每遇君臣问对时,不投人
主之所好,不视君主之脸色行事,敢于&ldo;犯颜直谏&rdo;。据《宋史》记载:
孝宗尝言:&ldo;伏节死义之臣难得&rdo;。栻对:&ldo;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时不
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rdo;孝宗又言:&ldo;难得办事之臣&rdo;。栻对:&lso;陛
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之事者,未必
非此人也。&rdo;
从上面问对之中,可以看出张栻就是犯颜直谏之人,他公然敢于同皇帝顶嘴,
大胆说出自己与那个具有无尚权威的人的不同意见。在多次问对中,孝宗为他的忠
义所惑动,还赐手书进行褒奖。甚至在临终前,还写了奏疏劝说孝宗&ldo;亲君子远小
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以清四海,克团丕图。&rdo;真是做到了&ldo;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rdo;。他的忠义形象受到了世人的传诵。宋宁宗嘉定年间追赐谥宣,
理宗淳祐初再下诏从祀孔庙以示表彰。
二、以古圣贤自期上承二程学统
张栻出生于一个忠义之风十分浓厚的家庭,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薰陶,
&ldo;自其幼壮不出家庭而因以得夫忠孝之传&rdo;(《南轩文集序》)28岁以前,没有做
官,一直在家读书,接受圣贤之教。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遵从父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