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但是,当时只有六岁的斧高把十三岁的真长寿郎少爷推下井,那才叫不可能呢。&rdo;
&ldo;不,正因为是六岁所以有可能。&rdo;
&ldo;究竟怎样才能做到?&rdo;
&ldo;趁真长寿郎少爷试图从井中打水时,抱住他的双脚抬起来,拿自己的头一顶他的腰就行。因为个子矮,所以这方法相当有效吧。&rdo;
&ldo;然后……&rdo;
&ldo;真正的妃女子小姐发现了哥哥的尸体,她再度恢复为长寿郎氏。但她做梦也没想到凶手是斧高。这就是真相。&rdo;
我陷入了沉思。不过,我意识到,假如把斧高视为真凶,那么首无及妃女子消失的不可思议现象确实会变得一清二楚,一切都能得到完美解释:
&ldo;您是想说媛首山一案中斧高也有机会?&rdo;
&ldo;他说他在北鸟居口通往境内的参道上来回走动,却没有一个目击者。而高屋敷巡警和他会合是在他进山约一小时后。也许在这期间,他从外面窥探婚舍,探明古里球子姑娘在中婚舍就闯了进去。文中提过,白昼时境内和夜里不同,很吵,所以只要蹑手蹑脚,踩在玉砂利上发出的声音就不会太响亮,也不会被婚舍里的三人发觉。&rdo;
&ldo;动机是嫉妒……吗?&rdo;
&ldo;如果真是如此,就说明斧高君已发现长寿郎氏是同性恋,虽然我不清楚他是何时得知的。根据长寿郎氏和球子姑娘在婚舍集会前的书信往来判断,斧高君也发觉长寿郎氏打算选择她。总之他闯进了相亲现场,所以如你所说动机是嫉妒‐‐而且应该是被不计后果、迷失本性的疯狂情绪所驱使了。&rdo;
&ldo;这是因为球子小姐也在场吧。既然如此,球子小姐为什么不去劝阻呢……&rdo;
&ldo;一定试过劝阻。但她被斧高君猛力推倒,一头撞上了柱子,暂时性地晕了过去。&rdo;
&ldo;啊?柱上的痕迹是球子小姐撞的?&rdo;
&ldo;就算后脑起了个肿包,只要冒充成兰子小姐,就可以用软帽遮住。&rdo;
&ldo;那长寿郎少爷呢?&rdo;
&ldo;斧高君从北守派出所的架子上,拿来本属二见巡查长所有的那根特殊警棍打了他。&rdo;
&ldo;的确,斧高对那根警棍非常感兴趣。而且如果是他,就能自由出入派出所……&rdo;
&ldo;后面的计划,准是苏醒过来的球子姑娘明白发生的一切后,急中生智想出来的。她在脑中飞快地设计了一石二鸟的剧本,既能拯救斧高君,同时又能让她当上作家。&rdo;
&ldo;杀害江川兰子氏的是……&rdo;
&ldo;实际行动的还是斧高君吧。正因为球子姑娘没有动手杀人,所以兰子小姐才会对文章采取静观其变的姿态,这样也就能理解她为什么完全不来接触你。&rdo;
&ldo;纮弍先生被害时斧高的不在场证明,是兰子小姐的伪证啊。&rdo;
&ldo;而且是毫不牵强自然之极的证词。&rdo;
&ldo;那又为什么要把一度带走的长寿郎少爷的头还回去呢?&rdo;
&ldo;虽然斩首是为了混淆身分,然而人头本身或许对斧高君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昭和七年在名古屋发生的无头女命案那样。不过,为了彻底解决一守家的继承人问题,应该是兰子小姐说服斧高君归还的吧。她理解斧高君真心喜欢长寿郎,又考虑到斧高君的身世秘密,于是做出判断,认为他还是继承一守家比较好。&rdo;
&ldo;但斧高却离开了一守家……啊,您觉得他也在看连载吗?&rdo;
&ldo;嗯……怎么说好呢,虽然不像分析兰子小姐一样确信,不过,既然他那里没有任何联络,也许该视为他全然不知吧。&rdo;
&ldo;……&rdo;
我把视线从刀城先生身上移开,微微垂下头,再次陷入了沉思。
把我的样子看在眼里的先生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我开口之前他始终保持着沉默,显然正在耐心地静静等候。
&ldo;您认为哪种结尾方式好?&rdo;
没多久,我就开口问道。先生却侧头不语。
&ldo;以作者患病为由就这样中止连载;或者就说真相不明不做解答结束连载;或者坚持下去,创作一个推理小说式的结尾以飨读者;或者索性公布刀城言耶先生的推理,指明凶手是斧高,再等他来联络‐‐如果是刀城先生您,会选哪一种?&rdo;
&ldo;怎么说呢……&rdo;
刀城先生露出微微困扰的表情,但随即神色一正,
&ldo;如果是我的话,以上方案都不会采用。&rdo;
&ldo;为什么?&rdo;
&ldo;当然了,因为真凶是你。&rdo;
尾声
&ldo;您、您说什么……我、我是真凶?这、这真是岂有此理……您看,十三夜参礼也好、婚舍集会也好,媛首山都处于完全密室状态不是吗?再怎么想,我都绝对不可能作案啊。而且我也没有任何动机吧?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最重要的是,我在本文《前言》的最后部分,也特地声明过,这种怀疑&rso;完全错误且徒劳无益&lso;。啊……或者您要说,一切都是小说所以撒什么谎都有可能吗?但如果是这样,您说作者不惜做虚假叙述也要撰写文章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