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极大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生产力,进而减少了帝国的财政收入。据现代研究者估计,1914年上半年帝国的财政收入为5020万美元,与1913年同期的6320万美元相比骤降了20。如此的入不敷出使奥斯曼帝国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据领事馆人员预测,1914年帝国财政赤字会超过1亿美元‐基本上瞬间抵消了1914年5月法国贷款给帝国带来的利好。[10]
在奥斯曼帝国正式参战前,国际社会就已对其经济状况信心不足。帝国宣布参军动员令后,欧洲各银行便随即撤回向帝国金融机构的贷款。1914年8月的第一周,土耳其与阿拉伯行省的巴黎银行家要求即刻以黄金支付的方式还清剩余贷款。这种突如其来的黄金流失在帝国上下引发商业流通危机,民众纷纷想要取回存款,导致银行发生挤兑。8月,仅首都伊斯坦布尔一地的银行,便已兑出900万美金存款。
为防止资金流失,帝国中央政府于8月3日起暂停银行交易业务一个月,但后来一直按季度延续这项措施,直至战争结束。暂停期间,借贷人每月只需偿还其应还数额的25,而银行每月只允许储蓄者提取其储蓄总额的5。这些措施虽减少了借贷者的还款压力,却使银行体系乃至整个经济彻底陷入瘫痪,银行开始只向政府放贷。据美国驻阿勒颇、贝鲁特、哈尔普特、伊兹密尔及伊斯坦布尔等地的领事馆人员称,禁令还使这些帝国商业中心&ldo;几乎所有的工商业&rdo;都停摆。[11]
在这种背景下,奥斯曼政府开始以帝国参战为条件,向其德国盟友寻求经济援助。德国为使奥斯曼帝国正式参战,已承诺向其提供折合约200万土耳其镑的黄金,另有300万在帝国参战后的8个月内分期支付。这笔资金帮助奥斯曼帝国回笼了储备金,并使政府能够印发纸币确保黄金价格平稳。除此之外,德国还向奥斯曼帝国提供包括武器弹药在内的军需援助,价值共计约2900万土耳其镑。[12]
为了增加收入,以缓解战争给帝国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奥斯曼帝国财政部启用了战时特殊手段。9月9日,奥斯曼帝国宣布,单方面废止其曾经授予欧洲列强的各项贸易特权,重获经济独立‐这也是&ldo;高门&rdo;的战争原目标之一。帝国此举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强烈谴责,而国民则在家门及店面前悬挂国旗与横幅,庆祝政府终于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废除贸易特权是土耳其在这起欧洲冲突中获得的第一个切实利益,9月9日因此被定为国家节日。民众纷纷涌向埃迪尔内、伊斯坦布尔与屈塔希亚的公共广场,为庆祝国家经济独立举行盛大的爱国游行。
贸易特权一经废止,奥斯曼帝国便于1914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了一项法令,不仅对在帝国境内的外国居民及企业征税,还要求数千名曾在欧洲列强庇护下免于缴税的奥斯曼国民重新纳税。据报道,这项措施为奥斯曼帝国筹得了&ldo;数百万美元&rdo;。[13]
征用令是另一项特殊征税手段,对帝国臣民与外国侨民同样适用。该法令规定,帝国政府应为其征用的所有财产向原所有人提供一定的补偿。然而事实上,政府对这些被征用财产采用了固定标价并打白条的处理方法,而非现金补偿。所有者可以认定他们已丧失了一切被征用的财产。帝国子民被迫给奥斯曼军队送去自己的马匹、牲口与粮食,充当军队的坐骑与食物。
帝国的官员随意闯进店铺,现场征收其认为对战争有用的任何食品与商品。征收令成了勒索工具,商店老板被命令缴纳他们没有的物品,因而不得不从政府供应商那里以政府定价购得。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外国企业也同样被征收令弄得苦不堪言。叙利亚的一位地方官员没收了美国胜牌缝纫机,并将其&ldo;贡献&rdo;给行省兵团的军服制造厂。而在阿达纳与巴格达,官员向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征用了几百箱煤油。据领事馆人员估计,在参军动员的前6个月内,奥斯曼帝国政府通过强征获得了5000万美元。[14]
帝国的民众仍然是新税收政策的主要对象。基督徒与犹太人同样受到征兵令的约束,却又得不到奥斯曼穆斯林的完全信任。因此,政府向符合参军要求的基督徒与犹太人提出条件,凡能额外支付43土耳其镑(约合1892美元)的人便能免除兵役。1915年4月,帝国政府又将这笔金额提高到50土耳其镑(约合220美元)。这项法令为帝国在参军动员后的9个月里创收1200万美元。政府还新增了对诸如糖、咖啡、茶叶、香烟及酒精饮料等常用非必需品的税收,并在战争期间不时上调税率。农业什一税税率从原先的10增加至125,且原有税目的税额以战争之名增加了70之多。此外,个人与企业还时常被迫向爱国或军事援助机构&ldo;自发捐款捐物&rdo;。[15]
上述特殊税收手段在短期内为奥斯曼帝国参战筹得了数千万美元,其代价则是,帝国的经济受到了长期不可修复的创伤。然而,1914年的奥斯曼帝国根本无暇顾及长远利益。正如其他参战国在战争开始时一样,他们也希望速战速决并得到预期的战果。如若获胜,他们便能重振经济;倘若战败,则必将面临瓜分,届时占领帝国领土的列强也将一并接手其窘迫的经济。奥斯曼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了未来之战事关帝国存亡,因此他们用尽一切办法来确保胜利。[16]
1914年8月初,正当奥斯曼帝国积极动员全民参军,英法两国也在他们的殖民帝国内号召民众为母国的战争作出贡献。应法国号召,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及印度支那半岛的士兵纷纷登上轮船赶赴西线。响应号召所成立的殖民地军队中,规模最大的要数非洲军团。来自北非殖民地的士兵先被派往西线作战,之后将被调往奥斯曼帝国战线,这导致北非殖民地士兵与敌方同样来自北非的士兵相互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