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1914-1920中的观点 > 第100章(第1页)

第100章(第1页)

英军用了数天时间,才从奥斯曼军撤离的辛恩推进至库特镇。奥斯曼军在河中设置的障碍虽被破坏,但仍一直给英军的船运带来不便。此外,河水过浅也妨害通行。兵员伤亡情况远糟于英国军事部门的预期,他们需要先将这些伤员送至下游阿马拉与巴士拉的医疗机构,才能继续对土耳其人发动攻击,抢占库特。[20]

最终,土耳其人放弃库特,英军也不必再战。9月29日,英国空中侦察发现,土耳其军已经有条不紊地撤出库特,退至上游的巴格达。一方面,这对英军是个利好消息,他们不用遭到任何抵抗便能占领库特;但汤申德虽胜尤败:奥斯曼大部分兵员和火炮成功逃出他布下的包围网。英军每一次在美索不达米亚围剿奥斯曼军失败,都给予敌方重整军队的机会。况且,每取得一次胜利,印度军在伊拉克的纵深就更大,补给与交通线路亦随之延长。因此,印度远征军在伊拉克每赢得一次胜利,就益发脆弱。

英军于1915年10月在库特取得胜利时,伦敦方面正逐渐意识到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大势已去。许多政治人士都担心英军在加里波利战败会动摇他们在穆斯林世界的地位。英国内阁相信,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战败一事会被敌军作为圣战宣传材料。因此一些政治家认为,攻占巴格达能挽回协约国从加里波利半岛撤军的名声。

然而,前线指挥官对此看法不一。尼克松将军不仅认为他的部队能占领巴格达,还认定此举势在必行,否则他们便不能确保美索不达米亚阵地的安全。而率领第六印度师在阿马拉与库特取得胜利的汤申德将军则认为,英军已征服辽阔的领土,当下应先加固现有阵地。虽然他的部队攻取巴格达的赢面颇大,但他们需要大批援军助其守住该城。况且,他们从巴格达至巴士拉的交通线随变幻莫测的底格里斯河绵延数百英里,没有援军便难以确保这条线路的安全。汤申德坚称,若要攻取巴格达,则至少需要新增两个师的兵力。

10月21日,英国政府负责监管中东战事的达达尼尔委员会,就美索不达米亚问题展开讨论。寇松侯爵支持汤申德的观点,认为眼下英国最应该做的是固守从巴士拉至库特的阵地。但叱咤风云的三大臣‐外交大臣格雷爵士、第一海军大臣阿瑟&iddot;贝尔福及温斯顿&iddot;丘吉尔(加里波利半岛战役失利后被贬为兰开斯特公爵领地事务大臣,但在政府中仍颇有话语权)则赞同尼克松的看法,呼吁展开全面行动,攻占巴格达。基奇纳勋爵主张走中间路线,提出突袭巴格达,以摧毁当地奥斯曼军,随后实施战略性撤退,使英军前往更安全的阵地。&ldo;如果我军占领巴格达,又撤出加里波利半岛&rdo;,基奇纳解释称,&ldo;则敌军可能会调遣6到7万兵力&rdo;重夺巴格达,届时汤申德需要几个师的兵力以守住巴格达。也许是英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连续失利让基奇纳在内阁的影响力有所减弱,此次他的主张未能赢得内阁的支持。正如记载这段战役的英国官方历史学家所总结,政客把巴格达看成是一个机遇,他们能在此&ldo;获得先前在政治(甚至在军事)上未能取得的巨大功绩,且由此衍生的好处能惠及英国在整个东方的局势,不容错过&rdo;。[21]

最终,达达尼尔委员会未能达成一致。既然没有明确禁止英军向巴格达进发,就是默认谁最坚持就由谁说了算,这当然非主张攻占巴格达的尼克松将军、哈丁总督,以及内阁中支持他们的格雷、贝尔福与丘吉尔莫属。得到内阁的允许后,印度事务国务大臣奥斯丁&iddot;张伯伦于10月23日向哈丁总督拍电,授权尼克松将军占领巴格达,并承诺尽快从法国调派两个印度师赶赴美索不达米亚。[22]

战争爆发以来,美索不达米亚的奥斯曼军首次拥有能够抗击英印军的指挥官与部队。1915年9月,驻美索不达米亚的奥斯曼军重新整编为奥斯曼第六军团,时年72岁、久经沙场的普鲁士陆军元帅,科尔玛&iddot;冯&iddot;德&iddot;戈尔茨担任该军团总司令。1915年12月,戈尔茨帕夏及其德国参谋抵达巴格达,受到英雄般的礼遇。

与他在伊拉克的前任比起来,这位普鲁士指挥官有着巨大的优势。他手下的土耳其将军在之前与英军的对抗中积攒宝贵的经验,加上新来的两个师,奥斯曼第六军团已逐渐能与美索不达米亚的英军比肩。奥斯曼第51师清一色都是来自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土耳其人,战斗经验丰富,比即将在伊拉克遭遇的印度军军纪更严明。

1915年秋,新部队抵达巴格达,给当地百姓留下深刻印象,一位居民回忆道:&ldo;传令员奔走在卡济米耶(巴格达的一个区)的集市中,号召大家到河岸去欢迎进城的土耳其部队。大家赶到那里时,只见河上满是木筏,上面站满士兵。部队下了木筏,踩着节拍列好队。人们高声欢呼,就连女人们也不例外。&rdo;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力量对比正在改变,奥斯曼军在质与量上都逐渐超过疲于战斗的印度军。[23]

汤申德的任务是率领约14000名士兵夺取巴格达。另有7500名英军士兵被派往底格里斯河从巴士拉至库特阿玛拉段,以及幼发拉底河至纳西里耶段沿途各个驻点。增派的印度师无法在1916年1月之前抵达巴士拉。捷报频传无疑增强英印军的信心,但数月的跋涉与激战,加上伊拉克夏季的高温与肆虐的疾病,已使他们身心疲惫。汤申德率领的英国部队有不少战斗力不足,而且他开始怀疑印度穆斯林士兵并非绝对可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