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部队做了最后一次努力。4月17日,英军向拜特伊萨(baitisa)的奥斯曼军阵地发起进攻,却被敌军强有力的反攻逼退。阿比丁&iddot;埃格述称,英军在大开杀戒的土耳其军面前&ldo;溃不成军&rdo;。&ldo;敌军撤退,我们便乘胜追击,一直推进到他们的主战壕。&rdo;4月22日,被牵制在拜特伊萨的营救部队向距离库特约15英里的奥斯曼军阵地,桑奈亚特,发起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是一败涂地。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交战双方均示意停火,以抢救伤员。停火一直持续到日落,两军的担架员都忙着将己方士兵抬回战壕。双方似乎都意识到,是时候结束对抗了。
至此,营救行动已持续了4个月。为解救库特城中的13万名士兵,救援部队已死伤23万余人。4月22日,戈林奇将军及其部下宣布停战,他们的部队已精疲力竭,无法再战了。
为争取时间,英军孤注一掷,用铁板加固&ldo;尤乐娜&rdo;号(julnar)轮船,试图让它强行通过被奥斯曼军封锁的河道,载着食物与药品抵达库特。然而,可供库特城内的士兵捱过3周的补给物品重达240吨,加上身披铁甲,&ldo;尤乐娜&rdo;号只能以5节的航速前进。4月24日晚,这艘救援船载着志愿船员起锚上路。城外英军通知库特城内的同袍,要求他们为&ldo;尤乐娜&rdo;号提供火力掩护,以防河两岸的土耳其军对其发起攻击。不过,&ldo;尤乐娜&rdo;号并未能抵达库特的火力掩护范围。奥斯曼军在底格里斯河布下缆索,行动迟缓的&ldo;尤乐娜&rdo;号就在离目的地约5英里的地方中招,像落网之鱼一般动弹不得。
gl希伍德少校与库特城中的炮兵一起等待着船的到来。&ldo;我们都听见为其提供掩护的枪炮声,都能看见它正向这边驶来,可突然间,它在以东约4英里的地方停住了,我们马上就意识到,最糟糕的事已然发生。&rdo;结果,&ldo;尤乐娜&rdo;号被奥斯曼军扣押,船上所有的物资也被统统缴获,船长被枪决,船员则被打入大牢。至此,库特厄运已定。
4月26日,汤申德将军获准与哈利勒贝伊就投降事宜进行谈判。
持续数月被围困令汤申德及其部队付出沉痛的代价,他已无力再与土耳其人举行谈判。&ldo;我身心俱乏,&rdo;他给上司珀西&iddot;雷克将军这样写道,&ldo;我已尽到自己的职责,该出面谈判的应该是您。&rdo;事实上,没有一位英国高级将领愿意挺身而出,因为这次谈判势必成为英军空前的耻辱。雷克不愿砸了自己的声誉,他指示汤申德与哈利勒展开谈判,并派开罗军情处的劳伦斯上尉和精明能干的语言学家,情报员奥伯里&iddot;赫伯特上尉协助。[27]
在4月27日与哈利勒的第一次会面中,汤申德试图用金钱与战利品换取自己部队的自由。倘若哈利勒能够在英印军承诺罢战后,让他们安全离开,他愿意留下40门火炮,并向奥斯曼政府支付100万英镑。哈利勒清楚地表示,他个人更希望汤申德部队能够无条件投降,但他会将这一提案上报恩维尔。汤申德非常泄气地回到库特,因为他知道,恩维尔及其德国顾问更看重的是完胜而不是金钱。&ldo;接下来我军就要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展开谈判。&rdo;他向雷克如此写道,希望能说服上司承担接下来的谈判工作。可这位美索不达米亚远征军指挥官仍然拒绝参与其中,坚持只派劳伦斯与赫伯特两位上尉前来协助。
4月29日清晨,两位青年情报官启程前去与哈利勒贝伊会面。他们举着白旗抵达土耳其军战壕,在那里等候了数小时。其间他们与一些土耳其士兵亲切交谈。赫伯特抱怨道:&ldo;土耳其人向我展示了他们的勋章,让我们更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懊恼。&rdo;最终,劳伦斯、赫伯特及二人的上司爱德华&iddot;比奇都被蒙上眼睛,由人领着穿过土耳其军阵线去往哈利勒的总部。比奇与赫伯特被送上马背,劳伦斯则因为膝盖有伤不能骑马,与二人分开走。待他到达目的地时,赫伯特与哈利勒的谈判已经开始了。[28]
精通法语的赫伯特为英国求情。一战之前,在英国驻伊斯坦布尔使馆的一次舞会上,他曾与哈利勒有过一面之缘。据赫伯特描述:&ldo;他看上去35岁上下,就他担任的职位来看实属年轻。气宇非凡‐一双能让狮子驯服的眼睛,方下巴,嘴巴犹如陷阱一般。&rdo;赫伯特恳求哈利勒对库特的阿拉伯百姓网开一面。&ldo;我说,与汤申德一起的阿拉伯人只是做了任何处于弱势一方的人都会做的事……他们都惧怕他,所以才为他服务。&rdo;尽管如此,哈利勒明确告诉赫伯特,库特居民是奥斯曼帝国的子民,不需英国费心。哈利勒还拒绝保证未来&ldo;不会迫害库特居民或将其处以绞刑&rdo;。
具体的投降条款,赫伯特等到劳伦斯赶到才进入讨论。然而,他们原先计划用金钱帮汤申德逃出生天的愿望打了水漂。为了更有技巧地提起贿赂这个微妙的话题,比奇指示赫伯特&ldo;提出英军愿意承担库特城中百姓与阿拉伯人的生活费用&rdo;。但显然哈利勒把库特城中百姓看做包庇英军的同伙,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死活,&ldo;(这个还未提起的)话题就被撂在一边&rdo;。
哈利勒向英国人提出要求,即由后者为汤申德及其部队提供船只,让他们乘船前往巴格达。&ldo;不然这些人就只能步行,&rdo;哈利勒解释称,&ldo;但以他们目前的状况来看比较困难。&rdo;哈利勒承诺一旦城中战俘全部转移至巴格达后,就会把河船归还给英军。比奇上校用英语对赫伯特和劳伦斯说,英军自己的船只都不够,恐怕不能同意这个要求,赫伯特应告诉对方自己要请示雷克将军。哈利勒本人,或他的随行人员中有人会一点英语,听懂了比奇的意思。如果英军自己都不替自己的伤病员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着想,奥斯曼军则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