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埋在土里时允许的载流量通常比在空气中小,主要原因如下:
散热条件差异
?空气中散热更好:空气的热导率较低,但空气流动可以带走电缆表面的热量,使电缆的散热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在有风的情况下,空气流动会加速热量的散发,从而允许电缆在较高电流下运行而不至于过热。
?土壤散热能力有限:土壤的热阻较大,热量在土壤中传递速度较慢。当电缆埋在土里时,产生的热量难以快速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容易导致电缆温度升高,从而限制了其载流量。
环境温度影响
?空气环境温度较高:在实际应用中,空气中的环境温度通常较高,尤其是在夏季或室内环境中。较高的环境温度会降低电缆的散热效率,进而影响其载流量。
?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土壤的温度相对较低且变化较慢。即使在夏季,土壤深处的温度也较为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电缆的散热,但土壤的高热阻仍然限制了热量的快速散发。
敷设方式的影响
?空气中敷设:电缆在空气中敷设时,其周围空气可以自由流动,散热条件较好,因此允许的载流量较大。
?直埋敷设:电缆直埋在土壤中时,散热主要依靠土壤的热传导。由于土壤的热阻较大,热量难以快速散发,导致电缆温度升高,从而降低了其允许的载流量。
特殊情况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缆在空气中的载流量大于直埋在土壤中的载流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直埋敷设的电缆载流量可能会比空气中略高。例如,当土壤的热阻系数较低且埋设深度较浅时,土壤的散热能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电缆的载流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缆能够长期安全承载的最大电流值。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缆的材料、敷设方式、环境温度等。以下是关于电缆载流量的详细说明:
影响电缆载流量的主要因素
1。导体材料
?铜导体:电阻率低,载流量大,但价格较高。
?铝导体:价格较低,但电阻率高于铜,相同截面积下载流量比铜导体低。
2。敷设方式
?空气中敷设:散热条件好,载流量较大。
?直埋敷设:散热条件差,载流量相对较低。
?电缆桥架敷设:散热条件较好,但需要考虑电缆排列和间距。
3。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越高,电缆的散热条件越差,载流量越低。例如,环境温度每升高1c,载流量校正系数会降低约1%-2%。
4。土壤热阻
?土壤热阻率越大,电缆的散热条件越差,载流量越低。土壤热阻率每增加1K·mw,校正系数会降低约2%-5%。
5。电缆排列与间距
?电缆排列密集、间距小会导致热量积聚,降低载流量。
电缆载流量的计算与选择
1。计算负载电流
?单相:[I=frac{p}{U}]
?三相:
其中,(I)为电流,(p)为功率,(U)为电压,(cosphi)为功率因数。
2。选择导体截面积
?根据负载电流、敷设方式和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导体截面积。例如,铜芯线1平方毫米的安全载流量约为17A。
3。载流量校正
?根据具体敷设条件和环境因素,对载流量进行校正。例如,直埋敷设的电缆需要考虑土壤热阻和埋深。
常见电缆载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