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随着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姑娘山地区经历了更加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壮丽山川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的总面积为2764。01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为394。83平方公里。
四姑娘山因造山运动形成,是地球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它导致了大陆的碰撞、山脉的形成以及地球表面的巨大变化。
在地质历史上,三叠纪末期,大约在2。05亿年前,全球地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时期,古特提斯洋的消减闭合过程达到了高潮,引发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这一过程涉及到了昌都陆块、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这三个巨大的地壳单元。
随着古特提斯洋的逐渐缩小,昌都陆块、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开始相互靠近,最终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这一碰撞事件对四姑娘山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甘孜—松潘海槽,一个曾经广阔的海洋区域,由于这次碰撞而逐渐闭合。海水的退出标志着四姑娘山地区海相历史的终结,同时也开启了陆内变形和碰撞造山的新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地壳发生了剧烈的挤压和抬升,导致了地层的褶皱和断裂。原本沉积在海底的岩层被挤压成山脉,形成了复杂的地貌结构。
四姑娘山地区的岩石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原来的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如片麻岩、片岩等。同时,地壳的抬升作用使得这个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高原和山脉。
这次造山运动不仅塑造了四姑娘山地区的地形地貌,还影响了整个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随后,这些山脉继续受到侵蚀作用的影响,河流切割山谷,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峡谷和峻岭。
四姑娘山的四个峰,即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和四姑娘山,就是这一系列地质活动的直接产物。
三叠纪末期的造山运动,是四姑娘山地区地质演化的重要阶段,它不仅结束了该区域的海相历史,还奠定了其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重要山脉的地质基础。
隆升与冰川作用是四姑娘山地区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详细描述:
从距今约260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地质时期,这个时期以气候波动剧烈和冰川活动频繁为特征。在这一时期,青藏高原经历了显着的整体抬升,这一地质事件对四姑娘山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四姑娘山地区的海拔也随之迅速增高。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该地区的地形地貌,还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为冰川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第四纪的冰期,全球气候普遍转冷,四姑娘山地区也不例外。冰期的到来导致了冰川的广泛发育。这些冰川在山脉之间蜿蜒流淌,对山体进行了深刻的侵蚀和雕塑。
四姑娘山峡谷和U形谷的形成,是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其巨大的力量对岩石进行磨蚀,形成了深切的峡谷和宽阔的U形谷。这些谷地通常是冰川流动的主要通道。
四姑娘山角峰和刃脊的形成,是冰川交汇处或冰川的边缘,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尖锐的角峰和狭窄的刃脊。
四姑娘山的冰斗和冰川湖形成,是冰川在源头区域侵蚀岩石,形成了冰斗,随着冰川的退缩,冰斗中积水形成了冰川湖。
四姑娘山的冰碛地貌形成,是冰川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的岩石碎屑,当冰川融化后,这些碎屑物质被遗弃在地面上,形成了各种冰碛地貌,如冰碛丘陵、冰碛扇等。
冰川作用不仅塑造了四姑娘山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随着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冰川经历了多次的进退,每一次冰川的活动都在地貌上留下了痕迹。
至今,四姑娘山地区仍然保留有现代冰川,它们是地球气候变化的见证者,也是研究冰川地貌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四姑娘山的冰川地貌特征,如冰斗、角峰、U形谷等,都是这一地区地质历史和自然环境演化的宝贵记录。
现代冰川是地球上一个独特且重要的自然现象,它们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地球气候的历史变迁,也对当代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地球进入了全新世时期,这是一个气候逐渐转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冰川普遍退缩,标志着冰河时代的结束。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一些高海拔地区仍然保留了冰川,四姑娘山地区就是其中之一。
四姑娘山位于中国四川省的西部边缘,属于青藏高原的东缘。这里海拔高度多在3500米以上,最高峰幺妹峰的海拔更是达到了6250米。
由于海拔较高,四姑娘山地区的气候相对寒冷,即使在全新世气候转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仍然具备了冰川存在的条件。
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四姑娘山的北坡和东坡,其中最着名的是双桥沟冰川、长坪沟冰川和大峰冰川。
冰川的形成和存在,得益于不同因素:
★1、海拔因素:四姑娘山的高海拔为冰川的形成提供了低温条件。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温较低,夏季的融雪量与冬季的降雪量可以达到平衡,从而维持冰川的稳定。
★2、降水因素:四姑娘山地区受到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降水相对充沛,这为冰川的积累提供了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