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那些原本没有敢过来搭话的人,此刻也被吸引着围了过来。包括茶摊老板在内,所有人都在瞩目着姬萦的双手。
&esp;&esp;不知是谁,倒抽了一口冷气。
&esp;&esp;她的手,足以打消他们一开始因她外表生出的绮念。
&esp;&esp;无数长短不一的伤痕,包括天坑生活时日日捶打荨麻留下的痕迹,让她的手像是一片拥有漫长历史的土地。
&esp;&esp;伤痕如同掌纹,遍布她的十指。
&esp;&esp;其中一人,忍不住当下便抱拳道:“仙姑真是难得的女英雄,让我们这些做男子的,简直自愧不如——”
&esp;&esp;“我回答完你们的问题了,现在我也想向你们打听一些事。”
&esp;&esp;几名男人现在对姬萦是敬佩非凡,焉有不应之理?
&esp;&esp;他们纷纷夸下海口:“仙姑放心!只要是我们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esp;&esp;“军营贴出了征兵告示,你们知道吧?”
&esp;&esp;“当然知道,每次路过都能看见大头兵在那里吆喝。”
&esp;&esp;姬萦便问他们或身边的人不积极响应的原因,有了前面的铺垫,众人都认为姬萦是个性情中人,遂大胆地向她直抒胸臆——
&esp;&esp;“兵饷太低了——说实话,比我们在家种田多不了多少,那我何必去冒这个生命危险呢?”
&esp;&esp;“我家地少,倒是不比你们。但我家三兄弟,两个哥哥都上战场了,家中全靠我一人撑着,怎敢离开?”
&esp;&esp;“就是啊,我也是本来还有个哥哥,上次天京之战后,便生死不知了……说好的抚恤金也没有收到。”
&esp;&esp;“再这么征下去,大夏是真要无人可征了——”
&esp;&esp;说这话的男人话音未落,就被身旁的人用胳膊肘戳了一下。
&esp;&esp;“无妨,这些都是闲聊,听过就罢。”姬萦说,“这么看来,青隽征不到兵,并不完全是兵饷太低的原因。难道只有去外州征召一个办法了吗?”
&esp;&esp;“现今国内谁不在扩军?外州也无兵可征。”一人说,“大人,你如此关心征兵的事,是有什么难处吗?”
&esp;&esp;“是啊,征兵一事,如今已是我在负责。”
&esp;&esp;闻言,整个茶摊上的人都在为姬萦出主意。姬萦又给了茶摊老板一串铜板,让他给众人都上茶上瓜子。
&esp;&esp;众人七嘴八舌了一阵,一个刚想出主意,马上就被另一个否决。
&esp;&esp;姬萦也不着急,一边嗑瓜子,一边从他们的话语中寻找灵光。
&esp;&esp;忽然,有人说道:“青州城内是没什么人愿意参军的了,不过,三万大山里那么多脱籍亡户者,为什么不能抓他们来参军?”
&esp;&esp;三万大山姬萦知道,就在青州城外,那连绵无尽的山脉被当地人称之为“三万大山”。
&esp;&esp;然而脱籍亡户者的事情,姬萦却没有听说过。
&esp;&esp;“什么是脱籍亡户者?”姬萦问。
&esp;&esp;说到这个,众人都热闹了。他们说的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姬萦听了半晌才拼凑出事实:
&esp;&esp;自狗皇帝登基以来,大夏的赋税一年重过一年,有一些无法承担赋税的青州及周边的农人,走投无路下逃入三万大山,成为脱籍亡户的流民。
&esp;&esp;他们不上税,也不承担徭役,鲜少见他们迈出大山。
&esp;&esp;姬萦听得意动,进一步问道:“他们能自给自足了吗?”
&esp;&esp;“那不能。”马上有人说道,“山里面地形复杂,又无地可种,但是野兽却挺多。每到秋收时节,他们就会下山用野兽皮毛和兽肉交换粮食和生活物资。有专门的商贩子等在城外和他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