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那小萦就更不用担心了,”霞珠反过来安慰姬萦,“常言道傻人有傻福,我在宫里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esp;&esp;姬萦用沾着泪水的双手重新握住霞珠,郑重其事道:
&esp;&esp;“那些宫女太监的惯会看人下菜,你去了宫里,不要省钱,我现在有很多钱,你拿去打点关系,好让自己在宫里过得舒服一些。你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别的什么都不用做,等时机成熟,我一定会带你离开青州皇宫。”
&esp;&esp;霞珠紧紧握着她的手,神色间全是信任。
&esp;&esp;“我都听小萦的。”
&esp;&esp;的徐籍行礼。
&esp;&esp;“去过偏院了?”徐籍虽是问句,但却是陈述的语气。
&esp;&esp;“去了。”徐天麟难掩失望,“姬萦已经走了。”
&esp;&esp;“昨夜,你二哥死了。”徐籍将笔放到笔架上,抬眼看向对面的徐天麟,“你觉得是谁杀的?”
&esp;&esp;徐天麟犹豫着没有说话。
&esp;&esp;徐见敏的那点爱好,旁人不知,家里人却是一清二楚。
&esp;&esp;对徐天麟而言,有这样的二哥是一种耻辱。听说他还伙同外敌对姬萦动手,这样敌我不分的二哥,说句心里话,死了反倒省心些。
&esp;&esp;只不过,杀人的究竟是姬萦,还是义兄?
&esp;&esp;徐天麟希望谁也不是,但理智告诉他,最大的嫌疑人仍是这两人。
&esp;&esp;“你也觉得,不是姬萦便是张绪真。”徐籍替他说出了心中的猜测,“若真是如此,你待如何?”
&esp;&esp;一个是与他一同长大的义兄,一个是他发自内心欣赏的好友。如果真是这其中一人……二哥便只能怪自己犯蠢,偏要惹到聪明人身上去了。
&esp;&esp;徐天麟终于说道:“我会牺牲二哥。”
&esp;&esp;“为何?”徐籍问。
&esp;&esp;“因为二哥对我们的霸业没有丝毫用处,只会拖父亲的后腿。”徐天麟露出一丝气愤,“之前暮州便是如此,父亲将暮州交到他手里,他却和当地豪族沆瀣一气,丝毫没有顾及大局。”
&esp;&esp;“而姬萦和义兄,无论哪位,都是我青隽不可或缺的帮手。”徐天麟说,“姬萦和义兄的杀人动机,都是因为私仇。既然牺牲一个二哥就能平息他们的怨恨,这交易为何不做?更何况,二哥人都死了,再来追究是这二人谁杀的人,岂不是丢了夫人又折兵?”
&esp;&esp;“好!”徐籍双眼放出精光,满面赞色,“不愧是我儿!懂得权宜之道。为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正是因为两害择其轻,不愿再因一个已死之人,自损我青隽一臂。”
&esp;&esp;徐天麟面露骄傲之色。
&esp;&esp;“今年你便二十了,待冠礼之后,你再想上战场,为父也不拦着你了。”
&esp;&esp;徐籍起身走至徐天麟身边,拍了拍他的肩。
&esp;&esp;“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是用兵之道。”
&esp;&esp;“疑心动于中,则视听惑于外,视听惑则忠邪不分,而是非错乱。这是分化制衡之道。”
&esp;&esp;“不管你的敌人是一人还是万人,是强,还是弱,你要记得,用武永远是最后一种选择。”
&esp;&esp;徐天麟神色恭谨,朗声应道:
&esp;&esp;“儿子谨记于心!”
&esp;&esp;
&esp;&esp;姬萦一路没有停留,快马加鞭回到暮州。
&esp;&esp;两天后,她抵达暮州,大夏欲和三蛮开启和谈的消息已在各地流传开来,三蛮同意和谈,但需派使者进京。百姓们议论纷纷,猜测谁会是这个肩负重任的“使者”,却不知正主刚和他们擦肩而过。
&esp;&esp;姬萦风尘仆仆,直入太守府,来不及收拾休整便召集了身边的重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