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姚沐儿对姚老大家发生的事丝毫不知,这会儿正被夫君哄着喂汤药。
&esp;&esp;他瞅了眼黑乎乎的药碗,委屈道:“苦。”
&esp;&esp;沈季青拿出梅子也不管用,最后答应陪着一起喝,这才愿意。
&esp;&esp;一碗汤药,你一口我一口,转眼便喝了个干净。
&esp;&esp;沈季青递给夫郎一粒梅子。
&esp;&esp;姚沐儿含着梅子,舒展眉心。
&esp;&esp;在床上躺了一头午,心情总算好了些,胃口也变好不少,晌午吃了大半碗米饭,肚皮撑得直发紧。
&esp;&esp;与夫君一起去大伯跟翠荷婶子、杨阿嬷家拜了年,回到宅子身边多了三个小尾巴。
&esp;&esp;林哥儿、虎子,还有杨山。
&esp;&esp;林哥儿领着嗷呜同小黑、小白玩耍,虎子与杨山蹲在一旁,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esp;&esp;“嫂子,虎子今年也七岁了,你跟大成哥没想过送他去书院念书吗?”姚沐儿做着绣活,偏头问沈月娘。
&esp;&esp;后者叹道:“咋没想过,我跟大成还去书院问了,可徐山长明里暗里要我们交五两银子才肯考虑,加上束脩每年最少也得二十两,我们两口子哪出得起。”
&esp;&esp;“听说大河村族里出银钱盖了学堂,孩子们念书都不用去镇上,在自家村子里就能念,要是咱村也有学堂就好了。”
&esp;&esp;姚沐儿道:“是挺好,可咱村没有秀才,就算学堂盖起来了,也没有教书先生愿意到村里授课。”
&esp;&esp;“可不,咱村都十来年没出过秀才了,就是考中了,要么全家搬去镇上,要么去了府城,没一个愿意待在村里的。”
&esp;&esp;“嫂子别急,现在日子好过了,银钱攒个几年就有了,再说咱送孩子去念书,也不是非要考个功名出来,会认字看得懂契书,在外头别被人诓骗了去就够了。”
&esp;&esp;“我也是这么个打算。沐哥儿,你瞧我这花样绣的成不?”
&esp;&esp;“挺好,拿去镇上能卖个五六文呢。”
&esp;&esp;沈月娘听了一脸高兴。
&esp;&esp;两人做了会儿绣活儿,姚青云领着秋哥儿进了院子。
&esp;&esp;“嫂夫郎,榆钱树抽芽了,再过一阵子就能蒸榆钱吃了。”
&esp;&esp;姚沐儿看着三句话离不开吃的秋哥儿,笑着道:“好,到时候给你做好吃的。”
&esp;&esp;姚青云将从山上捡来的柴,收整到柴房,出来便听沈氏站在堂屋门口问:“不是同秋哥儿出去逛了,咋还带了柴回来?”
&esp;&esp;“路上顺道捡的。”想起回来听见的消息,又道,“听村里婶子说,二伯娘家过些日子要盖青砖房呢。”
&esp;&esp;沈月娘接话道:“昨儿季河回来了,往家带了不少银钱,沈栓子他娘亲眼瞧见的,说是有个百十两呢。”
&esp;&esp;沈氏惊道:“季河干的啥活计,出去一趟竟能带回这么些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