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一个民办教师的故事 > 第71章 治校有方(第2页)

第71章 治校有方(第2页)

英书记微微颔首:“想不到他还真有些招数。”

邓英接着说:“学校门口那段十几丈长、一丈多宽的街道,成了附近居民倒灰渣的场所,终年泥泞不堪、又脏又臭,穿着布鞋根本没法通行,光脚板的学生时常踩到玻璃渣子,导致脚部发炎感染。他到任后,组织师生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随后挂起一块木牌,上面醒目地写着‘凡是有小孩的人家请别在此倒灰渣。’旁边还有一行小字:‘鳏寡孤独可以例外。’并且请曾被他教训过的靳老革命帮忙宣传监督,困扰多年的难题就这么迎刃而解了。”

英书记笑着打趣:“他这招比明令禁止还管用,那些人怕是不敢不听靳老革命的话。”

邓英继续讲述:“他为人处世也很有一套,他的老师家中添丁,他便让母亲送些甜酒糯米面过去。另有一位外区的老师,孩子生病,去接电话后闷闷不乐,见学校纪律抓得这般严,也不好意思请假。他察觉到老师的神色不对,特意跑去邮电局了解情况,而后主动批准那老师三天假期,还代上那位老师的课。结果那老师头天离开,第二天就匆忙回来了。那些教过他的老教师们对他赞誉有加,自然也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他对小学的语文、数学课程都颇为熟悉。原先有的老师临时请假,临上课才递来一张纸条:‘某领导,我今日身体不适,上不了课,请安排。’以前,专门安排两个代课教师都忙不过来。艾书在会上特意强调,请假时要注明所授课程进度到哪课哪页。他代过两位老师的课,讲解细致入微,深受学生欢迎,家长们甚至恳请他担任这门课的常任教师。如此一来,原本想刁难他的老师,反倒让他增添了威望。后来,几乎再没有老师临时请假了。”

英书记欣慰地说:“这一学期,我家几个孩子似乎比以往更爱学习了,嚷着让大人买毛笔,中午早早到校,晚上临睡前都要看会儿书。”

女老师胡仙接过话茬:“艾书在全校大力提倡并推广《预习新课教学法》,要求老师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第二天的新课。他所开展的公开示范课都分作两节,前后相隔一天。头天那节用于订正作业、复习巩固以及布置预习任务,第二天的课则从提问学生预习情况入手,顺势引入新课教学。他这套方法不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切实贯彻了‘启发式’教学理念,还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效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升。”

“他还倡导老师中午带领学生写一篇毛笔大字和一篇钢笔小字。‘六一’节时,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全校书法展览,计划元旦节再举办一次全公社的书法活动,为明年国庆节全区师生书法展览比赛预热。”

英书记眼中满是赞赏:“这人还挺有创新意识,老师们能听从他的安排吗?”

男老师吉福回答:“他有个突出特点,就是毫不自私。他平日里抽的是一角三分钱一包的《向阳花》香烟,偶尔也会抽一角七分的《蓝雁》,但要是手头有好烟,必定拿出来与老师们一同分享。云昆电线厂的厂长是龙河人,因战备疏散,子女来咱们莺小插班读书,特意送了艾书一条《三七》香烟和两瓶酒。有老师暗中留意,想看他如何处置。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带着男老师们前往大山坡公有林砍伐、运输树木,刚一开始,他就拿出第一包烟招待大家,前后六次砍运完50根树木,总共抽了6包烟,之后再有集体活动,他又把剩余的烟拿出来与男老师们共享。有人仔细数过,他从未独自抽过这好烟。”

“酒也是如此,都与大家一起畅饮而尽。”

“还有,他自家带来的腊肉以及亲朋馈赠的好物,全都交给炊事员,做给大家一同享用。”

“老师们都真切感受到他心里装着大家,因而对他自然是敬重有加、爱护备至。每次砍、运树木时,七八棵原木加起来足有1000多斤,捆绑放置在人力车上,他总是主动站在中间扛车把,奈何他身形单薄、力气不足,车把手压都压不下来。学校另外两位领导和洪才老师比他健壮,见状便说:‘瘦驹,我们来,你在后面推就行。’”

在一旁的白慧主任对着英华书记说道:“看来这人没选错,您可比宗副书记、闵校长更有眼光。”

英书记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嗯。”

邓英感慨道:“老师们私下时常议论,艾书没读过多少书,也未曾接受过专业教育,可他治理学校的这一套法子,真不知是从何处学来的。就连曾教过他的几位老师都直言,他们也从未见过这般做法。”“有人说他用人是‘又打又拉’,也有人讲是‘恩威并重’。不过短短半年的整治,学校的工作就理顺了,老师和学生们也都信服了。”

英书记微微皱眉,提醒道:“不过,有一点得留意,时常有些年轻女教师喜欢跟在他身边,可别出什么作风问题。”

吉福赶忙解释:“这一点他格外注意。他常说‘一个单位要是全是男子,难免邋邋遢遢;全是女性,又会叽叽喳喳;唯有男女搭配,干活才不累。但男女交往,千万千万不能越过那条红线,一旦越界,除了结婚,就只剩两败俱伤。’”

英书记若有所思地说:“看来这人的办法和经验,可不像个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能有的。”说罢,轻轻点了点头。

艾书掐指一算,学校已然五年多未曾举行考试了。长此以往,学生学得好坏无人问津,教师教得优劣也无从评判。于是,他果断决定两件事:一是修订《乡土教材》;二是举办学年考试。

甑琴听闻艾书家中喜添新丁,大哭一场后,心中暗忖自己已然23岁,年纪着实不小了。几声“认命了!”“认命了!”之后,她终于同意了父母几年前定下的婚约。婚前,她特意精心梳妆打扮,在艾书的好友、宗族兄弟处照了一张相,满心期待艾书看到后能有所触动,她虽未言语,心底却在呐喊:“艾书呀艾书,我究竟哪点比不上你家那位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