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窗外的风声如同鬼哭狼嚎般更紧了,殿外的树影在风中疯狂地摇曳,如同张牙舞爪的怪兽,那黑影在窗户上晃动,似乎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殿内的烛火被风吹得闪烁不定,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更增添了几分不安的氛围。
那烛火燃烧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仿佛也在为这紧张的气氛添砖加瓦。
李启起身,走到窗边,夜晚的风呼啸着灌进屋里,冰冷刺骨,风中还夹杂着些许尘土的气息,他望着漆黑的夜空,那黑暗像一块巨大的黑布笼罩着一切,他喃喃自语:“大齐……朕的未来……”
他转过身,对着福安说道:“福安……”福安领命,躬身退下,他快步穿梭在皇宫的甬道中,那急促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甬道里回荡。
手中紧攥着皇帝的旨意,那纸张的粗糙触感让他时刻提醒自己任务的重要性,边角磨着他的手心。
夜风拂过他的脸颊,像是冰冷的手在抚摸,带来一丝凉意,他却丝毫不敢懈怠,步伐愈发急促,那“哒哒”的脚步声仿佛在催促着自己。
甬道的墙壁上挂着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光影闪烁,福安的身影在光影中忽长忽短。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隐秘的营地中,刘勇正擦拭着手中的长刀,刀锋在昏暗的烛光下闪着森冷的光芒,那光芒晃得人眼睛生疼。
他身形魁梧,肌肉在烛光下的阴影如同小山丘,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黑暗,身上散发着一股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那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尸横遍野的战场。
营帐外,士兵们正在进行着严苛的训练,喊杀声震天,与这宁静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那声音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同时还能闻到士兵们身上的汗臭味和泥土味混合在一起的特殊气息。
地上的尘土被士兵们的脚步扬起,在月光下形成一片灰蒙蒙的雾霭。
福安来到营帐外,通报了皇帝的旨意。
那通报声在喊杀声中显得有些微弱。
刘勇立刻放下手中的长刀,那长刀与桌面碰撞发出“哐当”一声,走出营帐,向福安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尊敬:“公公深夜前来,定有要事。”福安回了一礼,将皇帝的旨意和朝堂的动向向刘勇简单说明。
刘勇听后,眉头紧锁,那眉毛像是两条打架的毛毛虫,陷入沉思。
他深知,敌国探子的出现绝非偶然,这恐怕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
旁边的副将名叫孙毅,他性格有些莽撞,听闻后,凑上前来说道:“将军,此事宜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动。”刘勇看了副将一眼,他是个沉稳且有主见的人,坚定地说:“如今形势危急,我义士军虽人数不多,但也应尽快做出应对,以保大齐周全。”孙毅听后,不再言语,只是默默退下,眼神中却仍有担忧之色。
他退下时,脚步有些沉重,还不小心踢到了营帐前的一块石头,发出“咚”的一声。
片刻后,刘勇抬起头,目光坚毅得如同钢铁:“公公,义士军虽人数不多,但皆是百战精兵,若能将义士军部署在北方要塞,辅以关卡严防,再搭配游骑巡逻,定能起到御敌之效。”他顿了顿,又说道:“我义士军亦可主动出击,渗透敌方腹地,刺探情报,必要时,可直接实施斩首行动,瓦解敌军攻势!”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自信,那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发出的闷雷。
福安听完刘勇的分析,心中不禁一震,他没想到这位义士军将领竟有如此远见卓识。
他连忙点头:“刘将军所言极是,我定会将将军的想法禀告陛下。”
刘勇再次躬身:“有劳公公了。”
福安带着刘勇的想法匆匆离去,夜色更加深沉了,营帐外的士兵们依旧在挥汗如雨的训练着,那汗水滴落在地上的声音被喊杀声淹没。
刘勇目送福安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转头看向远方,似乎能看到北境的寒风呼啸,那呼啸声仿佛在耳边响起,他紧了紧手中的刀,冰冷的刀柄贴着手心,低声说道:“要变天了……”
寒风凛冽,吹得旌旗猎猎作响,那声音像是旗帜在痛苦地呼喊。
旌旗下的旗杆在风中微微摇晃,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