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每一步都带着帝王的威严,脚步声沉稳而庄重,踩在地上发出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
群臣纷纷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呼喊声此起彼伏,在大殿内回荡,声音充满了敬畏。
李启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然后缓缓走到龙椅前坐下。
他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那目光如同鹰眼般锐利,每个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他能看到有的大臣眼中的敬畏,有的大臣眼中的闪烁其词,有的大臣则是眼神躲闪,有的大臣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有的则不停地调整着自己的官帽,还有的大臣眼睛盯着地面,不敢抬头看李启。
“昨日,朕得了一块玉佩,乃是张肃宰相所留。”李启的话语如同平静的湖面下暗藏的漩涡,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一阵骚动。
那声音如同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投下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张肃走出队列,躬身说道:“陛下,此玉乃是臣无意间遗落,并非有意冒犯。”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像是风中的树叶,眼睛不敢正视李启,双手不安地垂在身体两侧,身体也微微弯曲,表现出一种谦卑的姿态。
李启的目光落在张肃身上,他的眼神如利剑一般,似乎要将张肃看穿,那目光像是一道冰冷的激光直射向张肃,眼神中带着审视和威严。
“哦?是吗?”李启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意味深长,那平淡的语气下似乎隐藏着无尽的波涛,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眼神却紧紧盯着张肃。
张肃连忙跪下,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
李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既然如此,此事暂且不提。朕今日召集众卿,是为了另一件事。朕有意加强义士军的实力,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群臣闻言,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那声音像是一群蜜蜂在嗡嗡作响。
大臣们互相使着眼色,眼神中有着不同的情绪,有疑惑,有算计,有的大臣在窃窃私语时用手半掩着嘴巴,有的则不断地摇头或者点头,还有的大臣眼睛看着李启,试图揣摩他的心思。
张肃再次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义士军的壮大,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持,不如先从财政方面入手,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李启看着张肃,嘴角微微上扬就在这时,福安疾步走入大殿,他的脚步声急促而慌乱,来到李启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启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紧紧地握住了龙椅的扶手,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目光如炬,看着张肃的方向,一言不发。
他能听到自己内心愤怒的咆哮声,像汹涌的海浪在胸腔内撞击,眼神中满是愤怒与冷峻,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从龙椅上站起来,脸上的肌肉也微微紧绷。
福安悄然退至殿外,耳畔依旧回荡着朝堂上嗡嗡的议论声。
他快步走向御书房侧面的偏殿,他的脚步声在廊道里回响。
那里,几个大臣正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
福安屏住呼吸,将身体贴在冰冷的墙壁上,他能感受到墙壁的寒意透过衣服渗透进来。
他偷听着里面的谈话,此时他的心跳又开始加速,仿佛要跳出嗓子眼,眼睛紧张地盯着前方,耳朵竖得直直的,双手紧紧地捂住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音,身体也尽可能地贴紧墙壁,不让自己有任何暴露的可能。
只言片语传入他的耳中,“义士军……尾大不掉……”、“弹劾……削弱兵权……”、“陛下……失策……”。
福安心中一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
他不敢再耽搁,立刻返回御书房,将探听到的消息禀报给了李启。
与此同时,义士军营地里,刘勇正与几名将领围坐在篝火旁,商议军务。
篝火燃烧得正旺,火焰欢快地跳跃着,发出“噼啪”的声响,火星子时不时地飞溅出来,火星子溅到地上的干草上,瞬间就熄灭了。
火光映照着他们坚毅的面庞,也映照着他们心中隐隐的不安。
那火光在他们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将领们的眼神中都透着担忧,有的将领双手握拳放在膝盖上,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有的则用手摸着下巴,陷入沉思,眼睛盯着篝火,仿佛在寻找答案。
他们身后的旗帜在夜风中飘扬,旗帜上的图案随着火光若隐若现,旗帜的杆子在风中发出轻微的晃动声。
一名斥候匆匆来报:“将军,宫中传来消息,有人计划在朝堂上弹劾义士军,削弱我军兵权!”刘勇闻言,猛地站起身,他身后的椅子被碰倒发出“哐当”一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