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展开明黄色的卷轴,深吸一口气,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南方边境动荡,为保大齐江山社稷,朕决意御敌于国门之外……”他顿了顿,目光如冰箭般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群臣,“着令宗泽将军于边境严防死守,刘勇将军即刻率义士军前往边境要塞,各部官员依计划行事,不得有误!钦此!”福安宣读完毕,卷轴在手中微微颤抖,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不安。
他能感受到殿内气氛从震惊转为凝重,空气变得粘稠,像有重物压身。
他知道,这场御敌之战,是大齐的生死考验。
此刻,刘勇正在义士军营中。
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一脸坚毅之色,身着黑色劲装,布料紧贴身体,勾勒出矫健身姿。
腰间佩剑,剑鞘金属在阳光下反射冷冽光芒,刺得人眼疼,似在诉说战争残酷。
听到圣旨后,他猛挥手臂,带起一阵呼呼风声,高声喝道:“儿郎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随我出发!”声音如洪钟在营地上空回荡,震得人耳朵嗡嗡响,激起山呼海啸般回应。
士兵们纷纷跨上战马,这些士兵们个个面容严肃,眼神中透着紧张与兴奋交织的神情。
他们手中长矛直指苍穹,矛尖在阳光下闪着冰冷寒光,透着无尽战意。
刘勇翻身上马,黑色战马一声尖锐响亮的嘶鸣,如离弦之箭冲出营门,马蹄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带着干燥气息,身后卷起漫天尘土。
他深知此去凶险,但无所畏惧,因为身后是兄弟和家国。
行军途中,他看到一名年轻士兵被箭矢擦伤,那士兵皮肤黝黑,眼睛里透着青涩与倔强。
刘勇立刻勒紧缰绳,缰绳紧绷的感觉让他更加坚定。
他来到士兵身边,关切问道:“小子,伤得重不重?”士兵咬着牙答:“将军,不碍事!”刘勇拍了拍士兵坚实的肩膀说:“好样的,跟紧队伍,打完仗本将军给你们庆功!”那年轻士兵心中既害怕又激动,害怕的是战争的残酷,激动的是能跟随刘勇将军杀敌报国,他暗暗握紧了手中的长矛。
刘勇率领义士军在崎岖山路上行进,那山路蜿蜒曲折,两侧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山峰上怪石嶙峋,有的像狰狞的巨兽,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
山上的树木稀疏,多是些苍松翠柏,在山风的吹拂下发出低沉的呼啸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里的气候多变,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片刻间就可能乌云密布。
一旦乌云聚集,狂风就会呼啸而来,冰冷刺骨的风夹杂着沙石,吹打在士兵们的脸上,让他们的行动变得更加艰难。
但这些士兵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恶劣气候,他们紧紧地跟随着刘勇将军继续前行。
突然,前方山谷涌出敌军。
刹那间,箭矢如蝗虫般遮天蔽日飞来,那箭矢的速度极快,在空中划过一道道黑影,仿佛死神的镰刀。
义士军前锋队伍瞬间倒下一片,身体倒地发出沉闷声响,有的士兵被箭矢直接贯穿喉咙,当场毙命,有的被射中胸口或腹部,痛苦地在地上挣扎。
队伍乱作一团。
刘勇的战马受惊长嘶,嘶鸣声充满惊恐。
他猛拉缰绳,勒得手生疼,双腿夹紧马腹,战马高高跃起。
他站在马背上,宛如战神降临。
此时刘勇心中已有战术策略,他深知敌军在山谷设伏,占据了地利,若直接冲击敌阵中心,必然损失惨重。
于是他决定先从敌军侧翼发动攻击,打乱敌军阵型。
他拔出佩剑,剑身发出耀眼寒光,晃得人眼几乎睁不开,大喝一声:“大齐儿郎,何惧生死!杀!”这声怒吼如惊雷在山谷炸开,震得山谷微微颤抖,义士军从慌乱中惊醒。
刘勇纵马冲向敌军侧翼,他的剑在空中舞出绚丽剑花,每一剑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剑刃划破敌军身体发出轻微割裂声,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鲜血像喷泉一样溅到脸上,温热且带着腥味。
他的剑招迅猛而凌厉,时而直刺敌军咽喉,时而横削敌军手臂,让敌人防不胜防。
义士军的士气在刘勇将军的鼓舞下逐渐高涨起来,士兵们呐喊着冲向敌军,他们相互配合,采用三三制战术,三人一组,彼此掩护,进攻有序。
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刀剑碰撞发出清脆金属撞击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山谷间回荡着激烈战斗声。
有的士兵与敌人近身搏斗,用长矛狠狠地刺向敌人,敌人则用盾牌抵挡,长矛与盾牌碰撞发出沉闷的撞击声,溅起一串串火星。
这些长矛长约两米,矛头为精铁打造,锐利无比,能轻易刺穿敌人的盔甲。
士兵们挥舞的大刀,刀刃宽阔厚重,挥舞起来虎虎生风,在空中轮出一个个光圈,向敌人砍去,敌人的身体被砍中后,断肢横飞,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