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敢再耽搁,转身朝着皇宫的方向飞奔而去,他要将这一切禀报给陛下!
夜色更深了,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将整个皇城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玄德宫内,灯火通明,李启正与张肃商议着义士军的事情。
李启皱着眉头,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张卿,朕知道义士军有不足之处,可朕也深知他们的忠勇。朕若处理不当,怕寒了将士们的心,可朝堂上那些反对的声音也不能忽视,朕该如何是好?”李启内心十分纠结,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义士军的忠诚,一边是朝堂的稳定,走错一步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这种压力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他的心头。
“陛下,臣以为,这些官员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张肃的语气沉稳,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义士军虽然忠勇,但毕竟缺乏训练,纪律散漫,若是放任自流,恐生祸患。”“张卿所言甚是。”李启点了点头,“朕也并非一味袒护义士军,只是这义士军乃是我大齐的一支重要力量,若是处理不当,恐伤及国本。”“陛下圣明。”张肃躬身行礼,继续说道:“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对义士军的管束,同时也要严防宵小之辈从中作梗。”李启的
李启听完张肃的计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点了点头,沉声道:“好!就依张卿所言!”
“陛下,福安求见。”门外传来福安的声音。
李启与张肃交换了一个眼神,李启沉声道:“宣!”福安快步走入殿内,跪倒在地,语气急促地说道:“陛下!奴才查到……”“慢慢说。”李启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福安深吸一口气,将自己在茶楼听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李启。
李启听完福安的禀报,脸色变得阴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猛地站起身来,龙袍的下摆随风而动,“岂有此理!他们竟然敢如此大胆!朕待他们不薄,他们却妄图操纵朝堂,谋害忠勇之士!”他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玄德宫内回荡,震得福安和张肃都微微一颤。
“陛下息怒。”张肃连忙劝道。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李启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怒火,他沉声道:“传朕旨意,宣周正、钱明、李全等人明日早朝觐见!”“遵旨!”福安领命退下。
李启看着福安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他转头看向张肃,沉声道:“张卿,你说,他们会如何应对?”张肃的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缓缓说道:“陛下,明日早朝,必有好戏上演……”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穿过义士军营地,卷起地上的积雪,在空中打着旋儿。
刘勇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排列整齐的士兵。
他身披厚重的黑色裘衣,寒风吹得衣角猎猎作响,却丝毫无法撼动他挺拔的身姿。
“兄弟们!”刘勇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旷的营地中回荡。
“朝廷的新安排,想必大家都已经知晓。有人说,这是朝廷对我们的不信任,有人说,这是要削弱我们的力量!”台下的士兵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刘勇见状,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剑,剑锋直指天空,寒光闪耀,令人胆寒。
“我告诉你们,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刘勇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朝廷此举,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强大,更加规范,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为国效力!”“吼!”士兵们齐声高呼,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烧的斗志。
刘勇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将佩剑收回剑鞘,继续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操练要更加刻苦,纪律要更加严明!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忠诚和实力!”说罢,他转身走下点将台,径直走向训练场。
他走到一个正在练习射箭的士兵面前,厉声问道:“箭术如何?”士兵挺起胸膛,大声回答:“百步穿杨!”刘勇拿起士兵手中的弓箭,搭上一支箭,瞄准远处的靶子,手指一松,箭矢离弦而出,正中靶心!
“好!”士兵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刘勇将弓箭递还给士兵,沉声道:“继续练习,争取百发百中!”接下来的几天,刘勇亲自监督士兵们的训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他深知,只有将义士军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才能在未来的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皇城内,早朝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在金銮殿上站定。
那金銮殿金碧辉煌,龙柱上的金龙仿佛要腾飞而出,殿顶的藻井有着精美的彩绘。
众大臣进入大殿时,皆恭敬地低着头,双手交叠于身前,迈着小步,按照官职高低依次站好,不敢有丝毫差错。
李启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仿若实质般射向周正、钱明、李全三人。
整个金銮殿安静得只能听到众人紧张的呼吸声。
“周正,钱明,李全,你们可知罪?”李启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股帝王的威压,如同实质的压力向三人席卷而去。
三人感觉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身上,连忙跪倒在地,瑟瑟发抖,不敢言语。
李启缓缓站起身来,龙袍拖地,他一步一步走下台阶,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三人的心尖上。
“你们私下聚议,妄议朝政,其罪一也;散布谣言,诋毁义士军,其罪二也;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其罪三也!”他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厉,如同惊雷般在金銮殿上炸响,震得殿上的金龙雕像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三人叩首不止,额头鲜血直流,染红了金銮殿的金砖。
周围的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直视这一场景,唯有李启站在那里,宛如一尊神只,主宰着朝堂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