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朕还有一事。”李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撞击着众人的耳膜,同时也让在场的大臣们能清晰地听到声音在大殿内反射的回音,感受到空间的空旷。
他缓缓起身,每走一步,都能听到鞋底与地面轻微的摩擦声,踱步至大殿中央,目光如炬,犀利的眼神扫视着在场的所有大臣,大臣们仿佛能感觉到那目光像实质的火焰在身上扫过。
烛火摇曳,烛芯燃烧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那闪烁的火苗将他龙袍上的金线映照得熠熠生辉,金线闪烁的光芒刺得人眼睛有些微的刺痛,那龙袍看起来仿佛一条盘踞的巨龙,蓄势待发,龙袍的布料摩擦着李启的肌肤,带给他一种威严庄重的触觉感受。
“朕登基以来,承蒙各位爱卿辅佐,大齐国力日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可居安思危,亦是朕辈应有的警醒。”李启的语气逐渐变得沉稳而有力,那声音仿佛带着一种力量在空气中传播,“然,边疆之外,强敌环伺,觊觎我大齐沃土久矣。朕在此告诫诸位,切不可掉以轻心,当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以防不测。”
大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连呼吸都放轻了,只有众人屏息时那细微到几乎不可闻的呼吸声清晰可闻,仿佛能听到空气流动的声音。
李启的话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他们意识到,太平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大臣们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似乎都因为这句话而漏跳了一拍。
宰相张肃向前一步,脚步落地发出轻微的声响,拱手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欲御外敌,必先固其本。我大齐虽有盛世之象,但国库仍需充盈,方可支撑战事。臣建议,可着手整顿国内经济,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让百姓富足,则国力自强。”
张肃的提议得到了众臣的赞同,纷纷附议:“宰相大人所言极是。”声音在大殿里此起彼伏。
李启微微点头,能感觉到头部轻微的晃动,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
“张相之言,深得朕心。此事,就由张相牵头,户部,工部配合,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朕还需一支骁勇善战的精锐之师,以备不时之需。此事,朕已交由刘将军筹备,朕希望各位鼎力相助,勿令朕失望。”
刘勇闻言,立刻出列,脚步带着一种力量,单膝跪地,膝盖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音,抱拳道:“臣必不辱使命,定为陛下练出一支铁血雄师!”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大殿中回响。
李启满意地看着刘勇,他深知,这支义士军是他手中一张重要的底牌。
他需要这支力量,来打破朝堂的僵局,震慑潜在的敌人。
“退朝吧。”李启缓缓坐回龙椅,龙椅的扶手有着精致的雕刻,手指触摸着扶手,能感觉到那雕刻的纹路,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群臣纷纷跪拜,衣袂摩擦发出沙沙声,齐声道:“恭送陛下。”
福安小心翼翼地走到李启身边,他的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音,低声道:“陛下,宗将军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禀报。”
李启的眉头微微一皱,能感觉到皮肤的褶皱,他隐约感觉到,有些事情即将发生,一股无形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他抬起手,轻轻按住额头,能感觉到额头的温度和手掌的温热。
宗泽身披铠甲,铠甲的铁片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金属声,步履沉稳地走入大殿,每一步都带着军人的坚毅,抱拳行礼:“臣宗泽,参见陛下。”他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隼,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的内心。
“宗将军免礼。”李启示意他起身,“边疆有何军情?”
“回陛下,”宗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胸腔深处发出,“臣奉命巡视边防,发现北境防御力量薄弱,敌军频繁活动,恐有异动。”他从怀中掏出一份地图,在掏地图的时候能听到纸张的摩擦声,在李启面前展开,“陛下请看,此处是北境要塞,易守难攻,但兵力不足,难以抵挡大规模进攻。臣建议,立即增拨精兵强将,加强北境防御。”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标记,语气凝重,“臣估计,敌军集结兵力,不出半月,必将大举南下!”
地图上,鲜红的标记如同点点星火,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火,那红色十分刺眼。
李启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些标记,眼睛都不眨一下,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下一下,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那敲击的震动似乎能通过桌面传递到大臣们的身上。
殿内气氛凝重,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像是有重物压在胸口。
李启深吸一口气,能感觉到空气进入鼻腔的凉意,缓缓说道:“宗将军所言,朕已知晓。如今国库空虚,兵力不足,朕亦是心急如焚。”他转头看向刘勇,“刘将军,义士军操练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