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哒哒的行走在铺了石板的道路上,江城委实是一个富庶的郡县,刚从徐家村出来的时候,走的还是土路,越靠近江城,渐渐变成了石板路,飞扬的尘土消失不见。
徐肇掀开马车的帘子,看向那高大古朴的城墙,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城门口,眉眼间不由得露出一丝惊叹。
徐家村和镇上终归是太小,破旧而灰色的情调常常让徐肇感觉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不发达的落后的农村里而已,丝毫见不到文史典籍中所描绘的那个文化灿烂辉煌的古代。
江城是徐肇第一个见到的大型城市,他从这古朴的城门中,窥得一丝丝历史的厚重感和……新鲜感。
守城的衙役正尽职的检查着每个进城的人的户籍,脸色凶恶,以震慑宵小,行事却不粗暴,徐肇亲眼瞧见一位挑着沉重担子的老伯跌了一跤,眼看那担子里的东西就要满地洒出来,周围人都不由自主的伸长了脖子。
但那官差确实将手中的棍子往地上一敲,大步向前,一把稳住老人家。
“看什么看,排队进城!”想要借机偷偷摸摸占点小便宜的人纷纷歇了这个心思,悻悻的缩回头,老实的接着排队。
很快就到了队伍就轮到了徐肇一行人,没有什么大问题,因而官差很快就让人放行。
边语在车内待得有些闷,于是忍不住掀起窗边帘子的一角透透气。
马车很快接着走了起来,为首的官差侧过身体,好让徐肇一行人顺利通过,刚巧,此时一阵风吹过,吹过那本就掀起的帘子,官差漫不经心的一瞥,恰好撞见边语咬着杏花糕一鼓一鼓的脸。
好生相似……俊美的官差眯着眼,遥望已经走远的马车。
徐肇并不知道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有人惦记上了他家小姑娘,他正被出来晃悠的方子文碰上了。
没错,就是这么巧,江城那么大,偏偏徐肇就是能碰上老熟人。
眼瞧着方子文笑眯眯的走过来,徐肇不由得一个头两个大,无他,上次山河书院一行,方子文将徐肇引荐给教导他功课的李先生之后,徐肇那比目不识丁的村夫好上一点的知识储备量差点没把老先生气得吹胡子瞪眼,纵然了解方子文是个好惹事的,可也对上这种情况,老先生也不由得心塞,要不是看在方子文他爹和他是故交的面子上,早把方子文和徐肇一起轰出去了。
最后,方子文厚着脸皮的讨求和徐肇诚恳的态度下,老先生勉强指点了徐肇,顺带给他布置了一大堆作业。
“你要是真心向学,那老夫就给你个建议,先稳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上一年,书院明年再来。”李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
“是。”徐肇应下,然后领着一本写满了题目地书籍离开。
而后,徐肇每隔一两天,就会收到在李先生面前信誓旦旦担保的方子文的来信,内容不外乎是:徐兄,题目练过手了吗?书背了吗?学到哪了?
饶是徐肇再好的定力,也难免出现龟裂。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书院这件事上,他欠了方子文一个很大的人情,要不是对方的坚持,光凭徐肇,恐怕三年之内,都摸不到山河书院的边。
因此,在找了间客栈安置后,叮嘱边语不要乱跑,他就跟着方子文出去了。
“我待会就回来,你要是饿了,就先叫点东西吃,不用省钱。”徐肇一样一样细细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