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曰:
朝看楞伽经,暮念华严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
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
心地若无私,何用求天佑。
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
朝看《楞伽经》,暮念《华严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经咒本是慈悲法,冤结如何能解救?
照见本心自清净,方便法门多探究。
心地若无自私念,何须祈求天保佑。
地狱与天堂,皆由自作自受。
这首诗通过佛经的智慧,阐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
种下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
心地清净无私,自然无需外求。
地狱与天堂的境遇,都是自己行为的结果。
话说这一篇言语,是古人留下的,专门讲善恶报应,如同影子随形一般。
既然修行二祖四缘,就应当遵守三归五戒。
可恨那些不守戒律的僧人,专做猪狗不如的事情,辱没了前人的修行,遗臭后世,实在是可恶至极!
当时潘公说道:
“且慢,老汉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两夜没有回家,今天回来,看到家里收拾过了,工具什物都收了起来,你一定以为我们不开店了,所以想走。”
“别说这么好的买卖,就算不开店,也能在家养着你。”
“不瞒你说:小女之前嫁给了本府的一个王押司,王押司却不幸去世了。”
“如今刚好两周年,我们做些功德超度他,因此歇了这两天的买卖。”
“今天请了报恩寺的僧人来做功德,还想请你帮忙照管一下。”
“老汉年纪大了,熬不得夜,所以特地跟你说明白。”
石秀听了,说道:
“既然老丈这么说,小人就再安心待一段时间。”
潘公说道:
“你今后不要多疑,只管安心过日子。”
大家一起喝了几杯酒,吃了一些素食后,便收拾了杯盘。
只见那道人来的时候,挑着经担。
然后便开始铺设坛场,摆放佛像和供器。
鼓、钹、钟、磬等法器一应俱全,香灯花烛也点了起来。
厨房里一直忙着安排斋食。
杨雄到了申牌时分(下午三点到五点),回来了一趟,吩咐石秀道:
“贤弟,我今夜要去当牢,不能前来,一切事情都拜托你照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