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张纸,便让娘进京成为可能。
凤翎想,她大概是低估了隋风的名头。树大亦能招风,她得小心翼翼的善加利用。
当然,稳妥起见,凤翎还是按之前的计划,让秦天河在甘氏屋里找到了两张垫桌脚的纸片,拼凑起来也是一副图,在上角亦带着小楷的“隋风手扎”字样。
针线篓子里亦有一张。
这样一来,秦天河倒不急着进京了,每日除了在屋里翻箱倒柜,便只是将手里的这三张图翻来覆去的瞧,却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外公的东西,就算是一张纸,我又岂会轻易给你?
从窗格子里瞧见秦天河急得挠耳的模样,凤翎不由侧目冷笑。
就是要让你这样,似乎近在咫尺,却依旧遥不可及。
连秦天河看甘氏的目光都发生了变化。
隋风的故事流传了百年,除了皇上手里的那半部《人经》,并未有只字片语真正留在民间,在甘氏的屋里却轻易的一下子发现了三张图纸,再联想起之前的那么多年,岳父的神秘行径,秦天河更是难抑心中的狂喜。
甘氏一定就是隋风的传人!
隐名埋姓,当然隋风最明智的选择。
甘氏的身边一定还藏有隋风留下的蛛丝马迹!
不过,秦天河并没有过多的盘问甘氏。
他太了解甘氏了。
隋风若是留下什么,肯定甘氏也并不知道,不然也不会把这几张图当作废纸来用。若不是凤翎一进兴起,这几张图,或许一辈子也不会被谁发现。
于是,甘氏随同进京,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李氏也好、显文守文也好。所有的问题都跟着迎刃而解。
秦天河不喜欢凤翎,但也不介意再多一个女儿。
只是秦天河也不傻,单就几张不知所以的纸,他不可能确定甘氏的名份。
一切就等回京之后,待候爷定夺。
甘氏和凤翎心中也有数,所谓事在人为。更何况,京城里还有浅云和二哥。
等秦天河定下了要进京的日子,时间就在秦家人的喜悦与忙碌中飞快的过去。
秦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收拾起来很快,旧屋只需一把锁。
十一月中。天气隐隐的己有寒意。
离开秦家村的这天,李氏怕寒,穿上了薄夹袄。一边流泪。一边笑着跟亲戚乡里们拜别,再由甘氏扶上了马车。
一共三辆马车。
最前面的是秦天河兄弟,然后是显文守文和常欢知文,跟在最后的是李氏甘氏等女眷。
洪福往秦家门前落了锁,清点过仆婢们的人数。再让玉嬷嬷和几个大丫头也坐在车辕处,征询过秦天河同意,自己往秦天河的马车前侧身坐下,便扬声喊了一句,“走!”
随着洪福的喊声,马车开始缓慢的前行。
李氏便将秦铁柱的牌位紧紧的搂在怀里。喃喃,“老爷子,老爷子。我听你的话了,瞧,叶儿也在呢……咱们随儿子进京了啊,路上长,你忍着点……”
甘氏齐氏跟着垂泪。
“娘。快别哭了,大伯是接你享福呢。您瞧瞧,咱哪儿坐过马车……”罗氏扁嘴,话还未说完,就听得外面一阵嘈杂,“吁”的一声,马车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