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真不是我。”
与此同时。
距离琼山县一百二十里外的澄迈县衙内。
黄举天盘腿坐在茶案一侧,双手摊在膝盖上,诚恳地解释道:
“南下途中,您还特意叮嘱过我,不要贸然采取过激行动。
“如今到任不足两月,我怎会擅自招惹陈家,且不与您商议?”
李景让轻哼一声,狐疑的目光在年轻人面上扫了三圈,愣是没找出半点破绽。
“当日,你去州府面见刺史,为何要在琼山县逗留至八月十五之后?”
“深入琼山县,了解当地百姓的瘴疾情况,为下一步施政做准备。”
“王弘业突然对陈家下手,是否受你影响?”
“此人志在中枢,唯恐治瘴之功不足以助他连升,故而决定惩治地方恶绅,以扩大功劳,与举天无关。”
“为何又将崖州四百州兵,交予你统领?”
“王弘业见我武艺尚可,且陈家大本营在澄迈,便临时将州兵交予我指挥。”
“衙役呢?这么多新人,你是从何处招来的?”
“他们都是渔民,听闻同村大哥梁家明的经历后,来澄迈投奔我。”
“书童又是怎么回事?”
“成亮回曹州冤句报喜后,又奉家翁之命,马不停蹄赶来琼州侍奉。”
李景让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老夫明白了。
“意思是,你在琼山县偶遇了书童,以及梁家明同村的渔民,带着他们回来后,还接管了四百崖州州兵;
“并顺便与陈延雷达成一致,除掉陈延风与陈家大翁后,让他接任家主?”
“正是如此。”
“世上之事,竟有这般巧合?”
“学生运气向来不错。例如从长安全身而退,又幸得先生这般贵人教导。”
李景让一时无言。
随后深深看了黄举天一眼,目光复杂难明。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即便目的正义,也不该用下作手段;
行事应秉持道义,走正道而行。
黄举天当即拱手,肃然答道:
“行不由径,虽曲巷可通,吾不为也。”
李景让见黄举天举止坦率,言辞恳切;
再想到这些日子他为琼州百姓所做之事,心头纵有万般疑虑,也只能暂且按下,转而向门边的老仆问道:
“几时了?”
李老仆快步走到屋外,看了看日晷,回来答道:
“应是未时初。”
李景让目光转向黄举天:
“你与陈延雷商议的时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