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料青山略输我峥嵘下一句 > 第83章(第2页)

第83章(第2页)

奈斯!终于处对象了。

第44章文言

在沈青拿出《古文观止》之前,王山子对于文言文还抱有着乐观的态度。

但当他受沈青命令随便翻阅几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文言基础到底有多么薄弱。

沈青用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问他:“《过秦论》的第一段,都看不懂?”

山子有点心虚:“能看懂一点大概吧…”

“大概是什么意思?你把能看懂的内容讲一下?”

“这一段,是不是讲这个作者路过秦国,认识了一个叫做商君的大臣,再前往西河的故事?”

沈青听着他的理解,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然后长叹了口气,一字一字地给他读道:“‘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山子问道:“怎么了,我说的很不对吗?”

沈青又叹了口气,说:“何止是很不对。听你这么讲,秦始皇都要从陕西爬出来了。”

让山子看《过秦论》,其实是她想了解一下他的真实水平。既然文言功底差成这样,也用不着给他讲完全篇了。她仅仅给他梳通了一下第一段的字词,就去打印了几篇更基础的文章让他熟读。

从古至今,老师教学生语文的一大方法,就是让学生不停地读,不仅为了久读成诵,也是为了熟读之后萌生的语感。

沈青读书时很不喜欢早读课,每每都在早读课中犯困。但后来回想,自己从小熟记于心,并能融会贯通的那些古诗词句,似乎都是在早读时记住的。

小时候,会背了古诗,却不知道什么意思。

等长大了,某天脑子里突然又浮现这首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小时候背诵的东西这样优美,这样有灵气!

学文言也是一样,多读几遍,对字词有了感觉,自然也有福至心灵的一刻。

沈青自己如此,但不确定山子能否如此。不过山子既然放心让她这个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来给他补课,自然会对她有基础的信任。

一篇《鲁人徙越》,山子读了四五遍,也就差不多能背下来了。

沈青有点羡慕他的好记性。问了他几个疑难点后,她给他详细地讲解了文章的意思,并要求他记忆一些重点字词。

第一天的文言恶补也很快结束。

山子把书包拉链拉好,向沈青道:“姐姐,你辛苦了。”

“嘴这么甜,不如回家多读几篇文章。”

“嘿嘿,我回家一定读。对了姐姐,那个粽子你吃了吗,好吃吗?”

“吃了两个。不过一个是鲜肉粽,另外一个倒是甜粽。我更喜欢鲜肉粽多一点。”

“甜粽?我明明都买的鲜肉啊!”山子摸了摸脑袋,回忆道,“难道我买错了?我全家都不吃甜粽的。”

不止他一家和沈青一个,这一带估计没多少人吃得惯甜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