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君吃的极少,没一会就放下了筷子,不过看小辈们吃的香甜,内心充满了幸福。
韩铎一边吃饭一边听二叔韩淮康讲述朝堂与前线之事,当讲到秦凤路李明承取得大捷时,根据自己的判断,这所谓的大胜有很大几率是假的,这是根据历史的发展来判断的。
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唐朝以前,农耕民族占优势,更有一汉抵五胡之说,主要优势不是体现在个人勇武上,而是体现在装备上。
第二个阶段是中唐以后到清康熙中晚期,这个阶段游牧民族占据绝对优势,这个阶段双方在装备上,几乎不存在优劣。
江淮以南水网纵横,北人不善水战,南方有一点点优势,但这点优势还不足以成碾压之势,双方实力稍有倾斜就会影响战争的最后走向,在淮河以北,游牧民族就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第三个阶段是康熙中晚期,热兵器的应用,使游牧民族彻底离开了战争的舞台。
韩铎没有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吃完中饭,回到书房,韩铎试吹这管紫竹箫,唐宋时的箫与后世韩铎熟悉的箫相差无几,六孔,前五后一,他很快就能上手,呜呜地吹了一支短曲,心里很欢喜。
与书法一样,从魏晋时期开始,文人士大夫就极爱好音乐,并且留下了千古传奇。
大名士刘琨孤军守并州,五万匈奴大军将并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在那个月圆之夜,名将兼名士的刘琨白衣胜雪,独自登上高高的城楼,先是仰天悲啸,低吟咏叹,然后吹奏胡笳(一说是洞箫),箫声哀伤凄婉,如泣如诉,城外数万匈奴兵刀枪不举、鸦雀无声,音乐的感染力让这些嗜血的胡人嘘唏流涕、翘首思乡,奇迹就此发生,数万胡兵竟一夜解围而去。
紫金山森林葱茏、蔚然深秀,最可喜的是乌衣巷离此不远,抬脚便到,今年韩铎终于可以跟着家人一起登山望远了。
重阳日一大早,韩铎在青枝和云溪的帮助小梳洗完毕,换上簇新的月白色葛袍,漆纱小冠,高齿木屐,待书看到韩铎手里把玩着紫竹箫,问:“少爷,你把竖笛也带上了?到山上吹吗?”
抱琴跟着道:“,我和待书夜里听到你吹竖笛了,可是早上我到老太君哪里请安,紫瑶姐姐说她也听到了,老太君却说没听见。”
韩铎道:“曾祖母年纪大了,耳朵不灵,对了,你们两个,不要对曾祖母说我会吹竖笛,听到没有?”
两个小丫头抢着答应。
到了曾祖母的厅堂,后娘高玉婷亲手将一小枝茱萸插在他小冠一侧,这枝茱萸上还缀着一颗红艳艳的茱萸果,好似颤颤巍巍的一颗帽缨。
老太君在两个婢女的搀扶下从后堂出来,慈祥地招手让韩铎过去。
待书开口第一句却是:“老太君,铎少爷他没有吹竖笛,哦,吹洞箫,少爷没有吹洞箫。”
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岳老太君一问:“你们的小主人在书房吹笛是不是?”
两个乖孩子就一齐点头说:“是。”
韩铎无奈看了眼两个小丫头,看到曾祖母着笑眯眯看着自己,心里也想笑,说道:“曾祖母,孩儿学着吹竖笛呢,好歹吹出声音来了。”
老太君道:“这竖笛是舅老爷送给你的,就是不知道对你的身体有没有妨碍,等那天问下张道长,如果没有问题,叫你四爷爷请大家来给你做师傅,到时你在多向其讨教。”
这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吹箫,还要听专家的意见,在没有得到答案之前,暂时还是不要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