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秦王的表情……
自己再辩驳也无济于事。
“王大人还真是厉害。”芈庐阴阳怪气,“在咸阳待着正是委屈你了。”
“为何不去军中建功立业。”
芈庐由衷道,单要是军事才能,他也不惧。偏偏他还擅长政治,在嬴政那儿的主身份还是谋士,不是军师。
——想得偏了。
芈庐收回思绪,开始想对策。
嬴衡继续道:“大王,既然涡国已加入秦国,不如接下去繁杂的交接事宜都由政公子来,好为大王排忧解难。”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接收降国是朝中为数不多的大政事,一般人可没资格处理。
秦王要是让嬴政处理,无疑就是宣布储君之位定下嬴政。
“此事不如等司马错将军凯旋后再议不迟。”芈庐急忙道,“眼下秦国主力灭巴蜀,各地方,包括咸阳都有些捉襟见肘。”
“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我倒是觉得应该尽快。”嬴衡针锋相对,“趁王大人使的计策尚有余韵。不如乘胜追击,派人政公子的人去接受涡国。”
“也好尽早辅助司马将军。”
“说的都对。”但眼下是约定好的定储君,这次要不是不定下,无疑对秦王自身的威严有极大的损害。
再者,储君之事不能戏言。
“如此,想让政儿尽快接受涡国的站在左侧;想让矫儿去游国镇压防止兵变的站右侧。”
秦王这么说道,乍一听好像是把定储君的权利交给百官,但实际上他又没亲口说谁支持的多,就选
谁。
只是一个参考罢了。
百官的理解则是另一回事。
官场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像现在这样不得不站队的时候。
站对的,将来公子登基成秦王,就算好处没有多少,坏处肯定不会有。
可要是站错了,将来敌对的公子成秦王,铁定要清算朝中过去不支持他,甚至反对的人。到时候能活着被罢官恐怕都算幸运了。
也有嬴政、嬴成矫两边都不熟的官员,尤其是官职比较靠后的,双方都不会在他们身上放太多心思。
他们中有人抱着侥幸,从队伍中出列,直接跪在地上道:“大王,两位公子都乃人中龙凤,不是臣这样的目光短浅的人所能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