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一旁道:“陛下,守仁文武双全,文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武能力搏六个马上骑士而不倒,能冲锋陷阵而不回头,此等良才愿陛下明鉴。”
赵霓凰有些惊讶。
这世间,真有此等文武双全的全才么?
武,从王守仁的气势上便能看出些端倪。
那文呢?
“哦?既然这样,朕要考考卿家,或者说请教卿家。”
王守仁回道:“不敢言教,陛下但有所问,臣必知无不解。”
赵霓凰和朝臣们勾心斗角数日,可算有人能问一问政事了,便道:
“卿家,朕有个疑问,书上常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当今海内承平,边境又无战事发生,百姓手上的土地必然是多于五亩的,可为何各地奏报总有刁民起事?是朝廷的教化不够?还是说人性本劣?亦或是说有贪官污吏欺上瞒下?朝廷想根治贼子举事,该怎么做?还请卿家不吝赐教。”
赵霓凰上来就问到了大宋的核心问题。
宋朝不抑兼并,地主无序的土地兼并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宋时期的农民起义堪称历史之最,据不完全统计前前后后三百年的时间有433次起义。
其中宋江水泊梁山起义,方腊起义甚至被写成小说流传于世。
相当于每年都要有一两次的大规模起义。
这让朝廷不堪其扰,靡费了海量的钱粮依然没有什么效果。
赵霓凰诚心求问,王守仁脱口而出道:
“陛下,破山中贼意,破心中贼难。”
心中贼?
赵霓凰不解道:“是百姓人心本恶,天生为贼么?”
王守仁摇摇头:“非也,陛下,人性本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圣贤的一面,每个人都有着仁义的一面,但为何总有人去当贼子呢?是因为他们本性就是为贼么?非也,是因为他们走投无路,不当贼就活不下去了才去当贼!”
“书本上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那是因为他们身上没有人去搜刮他们的民脂民膏,他们可以悠然自得的生活。”
“可我大宋呢?陛下,五亩之宅若种植稻米,可得粮食16。5石,即便给朝廷纳赋之后,依然有是15石左右,足以养活一家人,但这只是丰年。”
“若遇到灾年呢?粮食欠收百姓饥饿之下需要粮秣,朝廷的赈济灾粮到了地方被当地官吏勾结豪商囤积居奇,他们一起把粮价坐高,让原本斗米1o钱的粮食变成斗米1oo钱甚至2oo钱!试问百姓该以什么为食?”
“此时,百姓依然不会为贼,但他们要贱卖自己的土地,而豪族则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走农民的土地,农民便沦为了佃户,佃户为了生存不得不租种豪族的土地,来年五亩之宅再得16。5石,不仅要交给朝廷,还要交给豪族,百姓就剩下仅够每日一餐的粮食,试问他们还有抗风险的能力么?”
“没有,当下一次灾害来临时,他们会卖儿卖女,他们的父母会投井自杀来给他们省下粮食,他们会易子而食!当这些人间悲剧发生后,他们走投无路,于是他们便成了贼!”
“陛下,破山中贼易,大军剿灭便是。”
“可破心中贼难!”
“只要百姓一日吃不饱肚子,就会源源不断的变成贼!”
王守仁此话,振聋发聩!
让远离人间烟火的赵霓凰第一次感受到了黎民百姓的生计之艰!
史书上轻飘飘的一句“岁饥,人相食”记载的却是如此可怖的惨绝人寰的悲剧。
问题出在哪?
已经不需要王守仁再说了。
兼并!
王守仁寥寥数语,便点明了为何贼寇永远剿不完。
因为不抑兼并,
贼就会不断的产生,进入下一个循环。
赵霓凰双目空洞,喃喃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好一个,破心中贼难!”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