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眠春山朽月十五 > 第142节(第1页)

第142节(第1页)

&esp;&esp;而且得需要一遍遍地打羊毛,挑去里头的树叶和其他杂物,直到它蓬松,一般山羊毛牧民不洗的多。

&esp;&esp;洗羊毛也是去脂的过程,但羊毛得要留点皮脂在上面,才能松软纺得起绳,要是清洗浸泡过度再加上用胰子的话,羊毛干净是干净了,但硬邦邦成了羊毡,纺不了绳。

&esp;&esp;至于绵羊毛,手感舒服,毛发卷曲,牧民判断羊毛好不好,则看卷数多不多,卷数越多羊毛就越好。

&esp;&esp;所以要将绵羊毛中最好的、中等和一般的挑出来,最好的做贴身的里衣。姜青禾知道镇里人穿的和湾里人里头穿的是不大相同的,好比女人要穿肚兜。

&esp;&esp;镇里女人穿一种叫主腰的,大概是拆分出来的无袖小马甲,只不过后背一体。左右两块跟对襟子似的,上头有好几根系带,将肚子到腰缠住,再把从肩膀到胸的长条贴布系上,可以避风寒,而且行动方便不勒人。

&esp;&esp;姜青禾身上穿着的就是,虽然穿着麻烦了些,但相比湾里女人穿的裹肚又暖上不少。她们穿的裹肚为了省布料,只兜住前面的,连个后背都没有,更是毫无剪裁可言,大约是剪成长条,上边两条方便挂脖子,左右各一条在后腰处绑紧,冬天便也这样过来。

&esp;&esp;镇里女人会在主腰里再穿一件衮身,也就是薄袄,较为短小,外头穿件夹袄,最后穿羊皮袄子。

&esp;&esp;姜青禾没法按照湾里人穿衣的法子来织羊毛,她们全是四季混套,为了暖和点,羊皮袄子里春夏两季的衣裳都有。

&esp;&esp;为了先织绵羊毛,她和徐祯早早起来挑了小半天,马马虎虎挑出几筐,好的织主腰和夹袄,中等的些来件衮身,最次的织羊毛裤。

&esp;&esp;最好的羊毛要干净就得洗,洗羊毛最好用热水,热到烫手也没事,但一定不能用开水去烫,轻打一遍胰子水去灰尘和藏在羊毛里的杂质,不能再洗红薯枣

&esp;&esp;地里还有余活,刨过的红薯、土豆、芋头地,要去捡拾遗落在土块堆里的红薯等,再翻几遍地。

&esp;&esp;种过油菜籽的地放鸡进去啄一遍,菜籽油性大,鸟都争着吃,还得去给萝卜地和白菜地浇水漾肥捉虫,闲散了几个月要种麦子的地得晒垡再深垄几遍。

&esp;&esp;往常都是一家不管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可这会儿地里只见男的,女人基本扎在了学堂里,七嘴八舌吵的沸沸扬扬。

&esp;&esp;脸上长了个大痦子的陈婶举起手来呼喊,“停停,一样样来噻,瞅瞅你们那股劲,又不是不教了,牛屎花,别炫你的个大嗓门子了,吵死个人。”

&esp;&esp;“听俺说说,俺算不上先生,那些个啥把式俺们也称不上是不,可俺们都是持家的一把好手,咋省咋好咋过活都门儿清,各家有各家的法子嘛。”

&esp;&esp;“日子好过了,赚钱的法子都送到嘴边喂着吃了,吃的用的也跟上些嘛,有些手艺好的给大伙露上两手学学,又不白学。”

&esp;&esp;关于教手艺这件事,早几个月前就曾说过,可除了几个,其余旁人谁也不想让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

&esp;&esp;事情是从收了红薯开始的,几个婶子先牵了头说教其他人咋晒红薯干,接着边上纺羊毛的听着了,也哄了伴要来,闹了一两日,最后土长说来教的,学了些本事的要还东西给人家,晒红薯干的还些红薯干,不能太抠搜,一两斤起码,旁的粮食啥都成。

&esp;&esp;这下她们把地里的残活全给抛了,闹着笑着一窝蜂涌进来,一瞅屋子后面还起了个院子,搁了春灶儿,她们管安在院子里的炉灶叫春灶儿。

&esp;&esp;这灶夯的土则牢实,锅有两口,一口是本地正宗的尺八锅,直径一尺八(六十厘米),另一口则是汤锅,比尺八锅还要大上好几圈。还给放了几条长凳,上面放面案子和各种大小的刀板,大大小小的物什基本备的齐全了。

&esp;&esp;大到水缸,舀水的马勺,叫火更旺的风箱,小到蒸馍时塞在锅盖边用麦草扎的草圈,防漏气的,以及刮锅铲铲,用鞭麻做的洗锅刷刷,专门擦丝的铁镲镲(chǎ),或者是大海碗、蒸笼等。

&esp;&esp;甚至还有小壶清油、一葫芦醋、一罐酱油、猪油半瓦罐,黑糖块一碗,比她们自己备的要齐全得多了。

&esp;&esp;这也让来的女人又开始扯头花,到底谁先开始教,这才有了陈婶的一番话,等她说话,喋喋不休闹到快开始揭短的才停了下来。

&esp;&esp;胜出的是湾里最壮的喜姐,她一条胳膊抵人家两条粗,要知道湾里女人大多长得很壮实,几乎少有太瘦弱的。她身上跟套了两个人一样,又高又壮,感觉一拳头都能打飞个汉子,由她先出面,女人们半点意见没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