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眠春山朽月十五 > 第148节(第1页)

第148节(第1页)

&esp;&esp;苗阿婆跟四婆说:“娃平常不声不响的,心里头老揣着事嘞。俺们是帮不了她啥的,就熬些粥,你给找找有没有大枣。”

&esp;&esp;四婆哎了声,她也埋怨,“等苗苗好了,俺指定得说说她。”

&esp;&esp;这才拿着蜡烛摸黑找了找,在柜子里找到一包红枣,苗阿婆找出脱壳的小麦捣碎,跟白米和红枣碎一起煮,这种熬的黏黏糊糊的小麦粥能养心神和补脾止虚汗除烦。

&esp;&esp;如此大伙忙忙碌碌一夜,。”

&esp;&esp;“别给俺钱先,过了户再给。”

&esp;&esp;其他地方姜青禾不知道,但是在贺旗镇的话,私底下转租铺子可以不用上衙门这里来,但是要是买卖铺子的话,之前的户主要带上铺子的地契,和买主一起到户房过户。

&esp;&esp;铺子私底下转让,不经过衙门的红契盖章的话,一是毫无效用,二是被抓到要罚商税的。

&esp;&esp;也就是这时,姜青禾才知道,她给的租金里面,还包含了每个月要向衙门交的商税,固定的是一个月半两银子,一间铺子两百五十个钱。

&esp;&esp;每个月自觉交,要是不交衙门才会派小吏出来收缴。

&esp;&esp;在户房拿出各自户籍以及地契,姜青禾在红契纸上签字,小吏盖章。

&esp;&esp;她拿着一张薄薄的红纸,站在衙门的门口,有点茫然,这就到手了?

&esp;&esp;姚三说:“以后就得你自己往衙门交税银了。”

&esp;&esp;姜青禾这时才意识到,那两间铺子真的属于她了。

&esp;&esp;家的温暖

&esp;&esp;从衙门出来后,姜青禾独自一人走了很长的一条路,她穿过窄小的街道,骆驼成排的车马店,走过弥漫着皮子臭味和刺鼻芒硝味的小路。

&esp;&esp;然后走到一家发出刺啦啦油炸声的铺子前,她停住,小贩用笊篱捞出油汪汪的炸糕,他抖了抖油说:“来一个不?”

&esp;&esp;见姜青禾没吭声,他将炸糕倒在一旁的木盘里接着说:“甭觉得贵,才两个钱,俺做这十来年了,用的软糜子都是底下王庄那的,而且这和的面在热炕发了一天一夜…”

&esp;&esp;“来六十六个,”姜青禾等他停顿的空档突然说。

&esp;&esp;小贩吃惊,“啥?真要那么多油糕?”

&esp;&esp;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主顾嘞。

&esp;&esp;“家里有喜事,恁给炸些吧,”姜青禾摸出一吊钱放在油腻腻的桌板上,另摸出三十二个钱给他。

&esp;&esp;等小贩喜滋滋接过钱,叫屋里儿子一起过来炸糕的时候,姜青禾又去不远处的馍铺,买了六十六个白馍。

&esp;&esp;店家送给她一个馍笼儿,专门装馍用的,用筷子一头蘸了红曲,点在馍馍上。

&esp;&esp;不管是油糕还是白馍,都是这里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油糕的糕同高,有步步高升,吉祥喜庆的意思,而馍馍,生满麦子的土地离不开馍馍,连敬神都有专门的敬神馍,喜事则用点了红曲的馍馍。

&esp;&esp;姜青禾提着这沉甸甸的两个笼子,走小道回的铺子。

&esp;&esp;在门口招揽人的宋大花忙上前给她搭把手,边走边掀了麻纸一瞧,咦了声,“你咋买这么多馍馍,嚯,还有油糕,说你是个散客还真是半点没错,买几个尝尝味得了呗。”

&esp;&esp;姜青禾任凭她数落,照旧是笑眯眯的样子,人多眼杂的,她也没说自己为啥买那么多的馍馍和油糕。

&esp;&esp;只进屋放了东西,又从外头不远处栓的车马前,拿了一筐东西,然后关上门喊,“王老爹,赵婶,大伙洗洗手都过来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