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徐祯:“?”
&esp;&esp;两人得出:这娃傻了吧。
&esp;&esp;姜青禾拉过她,数落道:“就知道疯跑,出了一身的汗,坐在歇会儿,徐祯你看住了,我出去趟。”
&esp;&esp;一想到见苗阿婆要说的事,姜青禾一路打了好些腹稿,结果见到人时,啥也没用上,直接全盘脱出了。
&esp;&esp;“害,俺当啥呢,”苗阿婆摆弄着晒干的陈年菊花,“土长那会儿来找俺,俺没应。谁知道你也想做这生意,俺想这不凑巧了,让你去找土长是通声气,还能搭个伙呢。”
&esp;&esp;“不过土长说的是,这染布买卖你还是别掺手好,就该土长出头大伙才愿意卖她个面子,人心才齐。”
&esp;&esp;苗阿婆拍拍她的手,“闺女,土长提的这个很好,你要答应。别顾忌着说应承俺了,俺现在去找土长说,要做染坊的大主事。”
&esp;&esp;“真去?”姜青禾小声问。
&esp;&esp;苗阿婆被激了下,硬着脖子点头,“现在去。”
&esp;&esp;下一刻两人就坐在土长的屋里,喝着热茶规划还没影的染坊的出路。
&esp;&esp;姜青禾在这个环节只有提建议的作用,大头全是苗阿婆在说,人家才是真正管理过大染坊的人。
&esp;&esp;她捧着茶盏说:“大伙拿线来染坊染色,一盘线一个麻钱。不想给钱又想染的,不接受用粮食、菜蔬来抵,可以用干红花饼、干槐米、姜黄粉、苏木…”
&esp;&esp;苗阿婆一口气说了好些种染料,还补充道:“靛蓝汁绝对不行,汁的深浅不同,拿来会坏。”
&esp;&esp;“所以开染坊,要招人。除俺之外,还得找个眼神特利的染匠,能相互盯着,一头独大是万万要不得的。”
&esp;&esp;“还得要有力气大心又细的人,染线染布力气不大,搅不动。”
&esp;&esp;苗阿婆想到哪说哪,“还有人怕自家跟旁人的家线混了,记号头别忘了做。像俺们当初染布,从布里穿孔,挂木牌的。”
&esp;&esp;“染啥色都有名堂的,布头边角钻孔的,蓝要染得深,往里一指则染二蓝,颜色浅些…,四角要是都栓了,那就是做衣裳,染蓝印花的。”
&esp;&esp;染坊里的门道多着呢,没个领头的,做这门生意都是瞎扯。
&esp;&esp;三人就染坊的相关事宜,谈论了两三天,终于全都商议好。
&esp;&esp;四月下旬,位于沟渠旁的染坊悄悄动土。
&esp;&esp;此时湾里人还不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们将经历一场持续很久的颜色改变风潮。
&esp;&esp;土地生色【上】
&esp;&esp;染坊动土悄无声息,可起屋的架势却不小,占了半亩地以上。还不包括前院的晒布场,以及后院和旁边足有两亩地的染料种植区。
&esp;&esp;这么大的动静,足以惊动每天在棉田和自家往返的妇人,谁叫这地方位置好,就在去往棉田的大道旁。
&esp;&esp;除非眼瞎耳聋才瞧不见。
&esp;&esp;耳背的王大娘瞅着那一溜砖头,第三遍问,“你说这建的啥?茅房?”
&esp;&esp;三德叔快扒着她耳朵喊了,“染坊,染坊阿大娘。”
&esp;&esp;“染啥嘞,恁给支会声阿,”旁边心急的妇人粗嗓子喊道。
&esp;&esp;从后头小道上走来的一群妇人也围了上来,其中杏花婶说:“俺去过镇上那染坊,那色翠蓝翠蓝的,俺都不敢上手摸。”
&esp;&esp;“叔,你晓得啥不,这染坊要染个啥嘞?”
&esp;&esp;“俺咋晓得染啥,”三德叔杵着铁锨,“倒是听了一嘴,每家要是想染啥,得掏钱来染。”
&esp;&esp;这下连王大娘也不耳背了,揣着篮子就走,脸子一味多,嘀嘀咕咕,“一个两个都巴着俺兜里的那几个子,俺挣死巴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