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姜青禾等她们说完了,才重新接过话头,“昨儿个土长的意思,我想婆姨你们都晓得是啥个意思了。当然,我也知道,你们有些家里真的是娃大的能帮衬了,小的又刚会走,只想大娃帮忙带下小娃。”
&esp;&esp;“童学又比较特殊,只收三岁及以上的娃,太小的娃你让大娃带着,她自己都是孩子,能带出啥名堂来,磕了碰了都是常有的事情。”
&esp;&esp;“还不如让娃来上童学。”
&esp;&esp;姜青禾知道这个问题是块难啃的骨头,如果不说好,估摸着还是有很多娃得被拘着留在家里。
&esp;&esp;她宁愿自己唠叨点,她掰开了跟底下的妇人说:“叫他们来上童学有啥好,等明年来的时候,粮食和银钱都省了,就是让小娃不要钱地在童学里吃上一顿饭。”
&esp;&esp;“都说半壮子,饭仓子,他们要是在童学吃,那粮食不又省下大把,哪里会亏了呢。”
&esp;&esp;姜青禾喝了口热水,等大伙把这个点嘀咕明白,才接着说:“还有一点也不用怕,春耕农忙的时候,俺们会叫八岁以上的娃回家帮忙,至于八岁下的,他们自己也管不好,就别去添乱了。”
&esp;&esp;这个话一出,又叫妇人们想把娃送到童学的念头更盛了一点。
&esp;&esp;姜青禾继续抛出诱饵,“至于在童学里学啥,难不成光顾着咋玩吗?”
&esp;&esp;“不是的。”
&esp;&esp;“等下一年的时候,会再招人,大娃和小娃彻底分开。十岁及以上的大娃学识字、写字外,还会学编织、染色、手工纺线、剪纸、刺绣、木匠活、骑马、算账等这些。”
&esp;&esp;“其他小娃先从学会自己穿衣裳、叠衣裳,夜里不哭闹,识礼数开始,当然肯定也会识字念书,但最要紧是把自己给顾好。”
&esp;&esp;有妇人听完站起来,问了一个大伙都很迷惑的问题,“这么费心劳力的,你们图啥?你说图钱俺们认,可这也不收钱啊,总得图点啥吧。”
&esp;&esp;因为她们很清楚,就算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那也没有此时的土长跟姜青禾两人尽心,她们完全不知道,为别人的孩子这么打算,到底是为啥,又不是观世人(观音)。
&esp;&esp;“图啥,当然图这些孩子成为条梢子,图他们以后有门手艺,图他们以后都走出春山湾,去外头见见世面,”土长从后面站起来,掷地有声地告诉大家。
&esp;&esp;“说的再真一点,图他们以后有出息了,能够帮衬湾里一把。”
&esp;&esp;土长说完后,大伙陷入了沉思,而如果要姜青禾说的话,她图的就是人才啊。
&esp;&esp;春山湾缺人吗?一点不缺,但是有人才吗?有的,不过太少了。
&esp;&esp;尤其要用人的时候,姜青禾甚至找不出一个能给她看铺子,口齿伶俐,见人不畏缩,可以认得几个字,能够记账的。
&esp;&esp;而人才不是凭空出现的,得从娃娃抓起啊。
&esp;&esp;当然她是想培养人才,土长是真的想让这群孩子走出去,走出春山湾,见一见外面的天地,不要被困在这个山洼子里。
&esp;&esp;所以她想让娃多学一点,什么都学一点。
&esp;&esp;最真切的话总最打动人,那些犹疑的妇人,那些不愿放手的,最终也决定自家苦一点,让娃去上学。
&esp;&esp;当然也有那么少部分人不愿意,原因复杂,比如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又或者是有瘫痪在床的娘,家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需要土长自己去解决了,至少要一个个说服,有的则要想个折中的法子。
&esp;&esp;这天女人们回到家,跟自家孩子说:“这个冬学着听话点,等明年开了春就送你去上童学。”
&esp;&esp;“多吃点,多学点,回了家来也教你爹娘两三个字。”
&esp;&esp;那些在童学门外徘徊了好几个月,只能在童学下学后才能进去的孩子,终于能够在白天光明正大踏入童学了。
&esp;&esp;他们不懂为什么突然可以去上学了,但是他们知道真的能上学了,能背着小包,出入无数次渴望的地方。
&esp;&esp;这天夜里,很多孩子反反复复问自己爹娘,是不是真的?绝对不反悔?
&esp;&esp;“真的,你要是在里头不学好,到时候给你赶回来,你可别哭。”
&esp;&esp;娃连忙说:“俺肯定会好好学的,肯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