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中国人最终顶下来了,没有像无数历史中的文明古国一样灭亡于更加现代化的敌手。
&ldo;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rdo;
这是张自忠将军殉国前的遗书,将军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实际的战场上根本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投降也是死,南京这道坎,断了求和的路,我们已经投有和平可以期待。
走过南京,中国人终于明白,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了拼死一战,我们别无选择。
这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要一直打到我们的敌人先倒下去,或者,一直打到我们变成第二个迦太基,但中国人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会与你讲和!
我们唯一的胜算,就是面对如此野蛮的敌人,文明与我们同在。
退后一步是家园,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用近乎宗教的虔诚相信‐‐人类的社会,文明终将战胜野蛮。
我们,最终顶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用南京的代价换来的唯一所得。
后记 用日本史料重现抗战
《退后一步是家园》是萨所作抗日战争历史题材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与前两部作品《国破山河在》和《尊严不是无代价》的写法类似,这部作品依然是以在日本发现的抗日战争史料为基础,试图从这个角度重现这场战争的各个侧面。唯一不同的是,这部书增加了图片的份量,以用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让读者进入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在阅读日本史料中的抗战历史时,有时会忍不住动了感情。年届不惑,仍然不能自已,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情。不过,当我自己重新看史料中那些年轻中国战士留下的影子,泪水依然要夺眶而出。
那份民族的伤痛与骄傲,或许将永刻在一代中国人的心底。
真情俯仰无愧,即便惹人笑话,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吧。
有人会问,日本史料中的抗战历史,究竟和我们读到的有什么不同?
对此,我想向大家讲一个故事,那就是对于中国空军英雄阎海文的死。
阎海文(1916-1937),辽宁北镇大市乡道台子屯人,满族。1931年&ldo;九一八&rdo;事变后,流亡北平,就读于北平东北中学。1934年秋,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10月毕业,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后,第五大队奉命派6架飞机支援陆军88师轰炸虹口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阎海文多次请战,终于争得出征任务8月16日阎海文在完成轰炸任务返航时,座机被敌高射炮击中。跳伞时,因风向变化落入敌阵地,为敌包围,高呼&ldo;中国无被俘空军!&rdo;壮烈牺牲,时年21岁。同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ldo;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rdo;文章最后甚至惊呼:&ldo;中国已非昔日支那!&rdo;
对阎海文的死,有很多报导,不同的版本,哪个是正确的。第一个版本是说他落地之后被敌军包围,他拔出手枪,击毙三名日军,最后一颗子弹将自己打死,临死之前高呼&ldo;中国无被俘空军&rdo;。第二个版本是,他跳伞之后,敌人在追击他,他就开始跑,跑着,一边跑着一边回头射击,日军用枪射击他,他这时候高喊&ldo;中国无被俘空军&rdo;,被日军用乱枪打死。第三个版本是跳伞的时候,他的腿摔伤了,落地之后,落在上海的弄堂里,他敲了很多家的门,却没有一个老百姓给他开门,他就跛着这条腿开始跑,在跑到中间的时候,日军追上来了,他没有办法,就用枪自杀了。那么这三个版本,大家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的?
事实上这三个版本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在日本发现一本1938年出版的《上海十日战》,保留了一名日军海军中尉所写下的1937年上海战线战斗记录,在其中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名字,叫&ldo;阎悔文&rdo;,只差一点,我推测,淞沪战场中国没有叫阎悔文的飞行员,莫非是阎海文?
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此人正是杀害阎海文的凶手,他把整个过程全部记录下来,我们才能知道真正的阎海文当时是怎么死的。他的记录是这样,当时阎海文的飞机在轰炸日军阵地,轰炸的时候,他的飞机受伤了,被迫跳伞。他跳伞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是日军阵地,日军看到这个飞行员,在上面灵活地操作伞绳,试图飞越一座高楼。因为从空中看来,这个楼这边是日军阵地,飞过这个楼,对面是中国阵地,他要回到中国那边去。所以这个飞行员拼命地朝那个方向飘飞。日军开始绕楼追逐他。这个飞行员真的飞过了这个楼,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飞过楼还有很大一块阵地控制在日军手中。这时候他已经很低了,没有办法再操纵了,不得不向日军阵地上降落。
这个时候中国陆军也开始冲锋,在拼命上来抢他,可惜的是,已经来不及了,这名飞行员落向日军阵地。日军纷纷把枪对准他,还有日军中间的中国翻译对他喊,说投降投降,此时这名飞行员就在相当于我们头顶这个高度。他在上面拔出手枪向下面射击,高呼&ldo;中国无被俘空军&rdo;。这名日军军官正在看,旁边另一名军官一拍他的肩膀,对他说‐‐打死他。这个军官就拔出枪来,一枪击中了正在空中的阎海文。当落地以后,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了他的名片,看到上面写的是阎海文(日本人写成了阎悔文)。通过考证,这一天,在上海市区降落的中国飞行员,只有阎海文一人。而《上海十日战》的出版,对中国宣传阎海文的事迹也没有影响,被湮没在史料中整整六十年之久,也不似日方的反宣传。因此,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阎海文真正的故事,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中,阎海文根本没有落到地面就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