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觅君山一带有名的大夫。
她的师傅苏屠,人称“起死回生”,在江湖上颇有名气。为了躲避一波又一波用武力逼他看病的江湖人士,他晚年的时候隐居觅君山,不再出世。为了不让自己的医术失传,他收下了唯一的一个弟子,附近的一个孤女。
唐诗的父母早逝,就把苏屠当做了世上唯一的亲人,奉茶侍病,洗衣做饭,十分的勤快,十分的孝顺。
老怀安慰的苏屠愈加喜欢这个乖巧听话的弟子,把一身的医术倾囊而授。
苏屠死后,唐诗自然而然的就接过了师傅的衣钵,继续在觅君山山脚的小村庄当一名乡间郎中。
由于名气大,她的病人很多,但这些病人都是穷苦的乡民,有的人家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在不忙的时候,唐诗就会亲自上山去采药,拿回去给付不起钱的乡民们服用。
唐诗的生活很规律,清早上山采药,白天给人看病,傍晚时分再次上山采药。
她过的很辛苦,但也过的很充实。
在一个露结成霜的初秋清晨,她再一次上山采药了。
清晨的深山,宁谧安静,偶尔响在山涧的鸟鸣声,越发显出了山里的静美。
唐诗喜欢这样的安静。
她心情愉悦的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偶尔发现一株药草,嘴角都会翘起微微的笑。
当她在一棵古树下发现一棵稀有的凤点头时,她那愉悦又明亮的笑容,惊艳了山谷。
正当她伸手去采那株药材时,忽听得树上有人问道:“这是什么药材?长的很好看。”
唐诗抬头向上看去,只见随风晃动的树枝间,掩映着一片白色的衣襟。
“凤点头。”唐诗的心情并没有被陌生人的到来而打乱,在她眼中,无论是什么人,都比不上手中的药草来的珍贵。
怕伤了凤点头的根,唐诗小心翼翼的用药锄一点点锄去凤点头根部的土,当那株凤点头被她毫发无损的挖出来后,唐诗轻轻的呼了一口气,然后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把药草放进药篓里,唐诗转身就要走。
“喂,这里还有个大活人,你连个再见都不说?”树上的人说话有些倨傲,似乎不满意唐诗的不告而别。
“好吧,再见!”唐诗从善如流,很痛快的说出了再见,然后继续前行。
树上的人气结,差点被这句话噎死。
这是什么态度?
随便换个人也得问问他姓甚名谁吧,也得想看看他长得什么样吧。
她连他是不是个人都不知道,就这样走了?她也不怕他是什么山精鬼怪吗?
树上的人飞身下树,稳稳的落在了唐诗面前,挡住了唐诗的去路。
唐诗这才将眼光投在了他身上,打量着这个明显脸色不豫的男子。
三十来岁的年纪,长相中上,身材高瘦,穿着一件已经灰突突了的白衣。
“有事?”
“没有。”
“有病?”
“没有。”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