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怪还得怪吕布。长安的时候吕布诛杀董卓,掌控朝廷,可他没有容人之量,要把董卓的西凉骑兵统统杀掉,才促成了后来的长安之乱。
如今吕布转了个圈又来找张绣,假如吕布的骨子里不是我,以他原先那个德行,怎能和张绣和平相处,贾诩担心的就是吕布。
没办法,谁让吕布原来就是那么个形象呢,我渐渐的改变只有自己军营上下能看得到,外人看到的还是原来那张皮。
第二天,等来了张绣的信使,我带了五十个近卫营的士兵,协同陈宫去会张绣。
高顺和张辽在军中坐镇,避免有人趁机作乱。
路上我告诉陈宫,这次的谈判由他出面代表我军,我只负责协助。我不希望谈判过程中让贾诩拿我说事。
远远的已经看到张绣带了五十名士兵等在谈判台前,他身边有一名身穿儒服的文官。
张绣一身精炼,神气清爽,身着武将劲服,干净利落。看脸面正是少壮风范,意气风发,整体给人的感觉,透着精明和干练。
贾诩,贾文和,双目炯炯有神,一身的飘逸,轻松,只是在那眼神转动之间,看得出他对一切尽在掌握的信心。
我走上前,大笑道:&ldo;张将军别来无恙啊,虽然你我曾同殿称臣,可一直未能与将军深交,不过将军的风采,奉先记忆犹新啊!&rdo;不过是官面话,我还不知道吕布见过张绣没有,不过既然都在长安呆过,就当吕布偶然见看到过张绣的背影就是。
&ldo;将军才是永远光彩夺目,耀眼生辉啊,绣不及也。&rdo;张绣还是挺谦虚的嘛。
分宾主落坐,再客套一番,这才进入主题。
张绣和贾诩听我军是由陈宫作为代表,都比较诧异。
吕布的强势不单表现在他的武艺独步天下中。一直以来吕布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在决策之时也习惯作为主导,很多时候都一意孤行,独自决断,这是他的性格使然。
这次谈判,习惯强势的吕布竟然退居幕后,由陈宫出面,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谈判开始,张绣的嘴皮子没有贾诩利索,说了几句便由贾诩和陈宫两人去互相扯皮,说到底还是争夺各自的利益。
我带军前来,无非是想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好就是张绣乖乖投降,让我们两军成为一家,那时即使曹操全军而来,我也能轻松应对。
可张绣不是木偶,由不得我随意折腾,他更想我全军改姓张,那他才高兴呢。
我们两军谁也不会臣服,但一山不容二虎。我不是来和他抢地盘的,宛城不能出现两个山头,我们中间需要有一个当主导,一个当副手。
假如张绣的实力强过我军,那么理所应当是我军为从属。
但我军挟轻松夺汝南,火烧败曹军的余威而来,实力又超过张绣,自然要当主导。
我趁贾诩和陈宫两人浪费口水之时,拉了张绣到一旁聊天。
&ldo;将军志在中原否?&rdo;我问张绣。
&ldo;只要有机会,谁都想统一四海,使国家太平,万民安乐。只是如今天下大乱,绣实力有限,只能据守一城,不敢仰望其他。&rdo;张绣说的比较中肯,看他也不像个习惯耍滑头的人。
&ldo;将军说的对极,如今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就是暂事没有战乱的地区,人们也是提心吊胆,惶惶有如末日。要消灭战乱,就得先实现天下一统,恢复一个正常而清明的朝廷,可如今天下英雄,谁又能当此大任呢?&rdo;我和张绣的面前虽然没有酒来煮,但也不影响论天下英雄的话题。
张绣默然不语。
&ldo;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人虽出身四世三公之家,但观两人治下,民众凄苦,官宦横行,地主土豪当道,徒占广阔地域,豪富之城,白白浪费,此二人难称英雄。曹操治下有方,又能礼贤下士,重视人才,军队作战勇猛,实力强劲,可其为人残暴,徐州地界十余万民众遭其毒手,血流成河,现又挟持朝廷,尽显其野心,只能当作半个英雄,刘备占据徐州,自保不足,不提也罢,至于刘表,其人无意中原,难以成就大任。&rdo;
我冲张绣一点头,继续说道:&ldo;求人不如求己,将军若信得过我,我们合力,必可实现心中所愿。&rdo;
正文第十五章比赛决定
张绣被我的话打动了。历史上他投降曹操也是不情不愿的,曹操无德,强行霸占张济的老婆,也就是张绣的婶婶,张绣气得直骂娘,还说曹操是乱世中的奸雄,什么玩意嘛,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东西,禽兽不如。可人家就是牛逼,一杆长枪横冲直撞,整倒了中原大部分的势力,张绣为了手下几万弟兄着想,咬碎了钢牙,捏碎了心肝,才降了曹操。
此次的机会可谓绝无仅有。中原各方势力都想着吞并他,连刘表也是表面结盟,暗地里期望他并入荆州,合作也是不痛不痒。曹操不打的张绣生死攸关,刘表也不派兵来援助,只任由曹操和张绣互相消耗。
只要真是诚心合作,那么宛城也就稳如泰山,不用惧怕各方势力,不用夹着尾巴做人了。
事实上张绣不是一个野心家。他的理想是笑傲江湖,提一杆百凤朝凰枪游走大江南北,行侠仗义。比起他现在的无所作为,他觉得那样更实在,更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宛城的军队对他来说是叔叔留给他的一副重担,还有叔叔的家人,婶婶,这些都是他必须照顾和保护的。他觉得好累,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