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更没拖泥带水,当即就下了旨。
目前,水军本就由朱棣在训练,这就省了五军都督府的出面。
另外,因为在整合加训,粮草等物资远远优于平时,也就不用户部重新调集了。
种种情况结合之下,这就致使这次的出兵能够如此迅速。
“遵旨。”
朱棣随即拜下,领了老朱的旨。
朱允熥站在旁边,嘴上才刚有了动作,便被老朱一板子打了回去。
“你就免了。”
“咱让你是出去学本事的,你既然无法约束自己,那就待在咱眼皮子底下,咱来继续亲自盯着你。”
“总不能让咱的江山,亡在你的手里。”
对于老朱的脾气,朱允熥早摸清了。
凡被他认准的事情,越是解释越越严重。
就像现在。
他但凡敢多狡辩一句,那就不是被臭骂一顿就能解决的了,少不了就要挨顿揍了。
朱允熥摸摸鼻尖,先主动认了错。
随后,才道:“皇爷爷,高煦同样仰慕四叔的弓马骑射,但四叔需常年在外领兵,一直没有太多时间跟随四叔学习。”
“四叔这次训练水军恰好是个机会,不如就让高煦也跟在四叔身边打磨一下拳脚,将来也能出去建功立业。”
既承认帮朱高煦说这事,总是该履行的。
听罢,老朱瞥了眼朱允熥。
微微停顿片刻,终还是退了一步。
“老四,你决定吧。”
朱棣作为一个藩王,约束他的东西很多。
外出的仪仗,包括带谁不带谁,这都是有规定的。
没有老朱的单独松口,朱棣对朱高煦再待见,出去的时候也没办法把他贴身带在身边。
“谢谢爹。”
朱棣笑了笑,向老朱道谢。
五日后,朱棣点兵出征。
朱允熥挤出时间,在码头上送别。
“四叔,一切顺利。”
朱允熥拱拱手,把倭国的布置和盘托出。
朱棣背井离乡孤军作战,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倭国提前布下的这些暗桩。
说不准,哪个暗桩就能让他们逢凶化吉。
“放心吧。”
“南北统一的倭国不足以与大明抗衡,现在一盘散沙的倭国,在大明跟前更就如待宰杀的羔羊一样。”
“等着叔的好消息就是。”
一个能以区区八百人打下靖难的人,对付一个倭国不是信手拈来的吗?
“侄儿静候四叔佳音。”
朱棣话没多说,往数十步外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身上一瞅,道:“你们几个聊。”
朱棣才刚一走,两兄弟当即飞奔而来。
朱高煦高兴的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朱高燧则耷拉着脑袋带着些无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