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唐朝凌烟阁24功臣分别是谁 > 第45章 王世充二次攻打李密再失利翟让因自负死于双十一(第1页)

第45章 王世充二次攻打李密再失利翟让因自负死于双十一(第1页)

唐王李渊处理完眼前棘手的事情后,这几日在大丞相府中操碎了心。

他现在身兼要职,辅佐朝政,考虑的事情也多了起来。身份突然转变,从义军首领向主导天下大势的核心人物迈进,诸多的权衡与谋划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考量。

在用人方面,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朝中旧臣如裴寂等得以重用,他们在稳定关中局势上贡献颇多。然而,李渊也在积极寻觅那些有不凡才能却尚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他深知新政权如同新生的树苗,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茁壮成长。

于军事而言,虽然李渊的大军节节胜利,但他时刻不敢松懈。各地的割据势力犹如暗礁隐藏在即将统一的航道上。他对李建成、李世民、李神通等家族人员委以重任,李渊放手让他们去开拓疆土,平定各方。但同时,他也担心战争会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和民生凋敝,所以在军令中不断强调尽可能减少对百姓的侵扰。

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李渊还得巧妙地处理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他既要安抚隋朝旧官僚中那些可能投靠自己但又心存疑虑的群体,给予他们适当的地位和待遇;又要防范关陇集团内部潜在的反对势力,防止内部的分裂与争斗。在他的大丞相府中,常常是各方谋士云集,他们各抒己见,为李渊出谋划策。

在经济上,李渊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他明白战争时期百姓的负担过重的话,极易引发民乱。于是,他鼓励农耕,发放种子和耕牛给贫苦的百姓。同时,他还对商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确保物资的流通,维持市场的稳定,使百姓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衣穿有饭吃。

外交上,他派出使者与周边少数民族部落接触,试图通过和平的手段建立友好的关系或者结成联盟。他深知在统一天下的进程中,如果能够减少边疆的军事压力或者得到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的支持,那对于他的宏伟大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李渊在这身份转变后的重重挑战之中,一步一步向着建立自己新政权的方向稳步迈进。

这日,正在大丞相府中忙碌的李渊忽然接到驿卒报告,称王世充又和李密干了一仗,再次战败。驿卒又报告李密杀掉了翟让。

听到这个消息,大丞相李渊唏嘘不已,感慨又一英雄人物成为了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前文讲过,王世充自黑石战役兵败后,逃亡至河阳城,紧闭营门,避战不出。他知道自己如今的处境就像在狂风巨浪中的一叶孤舟,只能暂避锋芒,绝不敢轻易涉险再战。

留守洛阳城中的越王杨侗知道王世充此举一方面是战败心虚,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实力。但如今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各个势力犹如汹涌暗流,若此时王世充再有什么变故,那这摇摇欲坠的局势恐怕会更加失控。为了稳定时局,杨侗决定派人前去慰劳王世充。

然而,王世充却因杨侗的慰劳而感到更加恐慌,他担心自己的怯战行为,再加上兵败之事造成的巨大损失,会被越王杨侗追责问政。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王世充决定主动出击。他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再赌一把。于是,他咬咬牙,上表越王杨侗,请求再次亲自率军前去攻打李密,试图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在这乱世之中重新站稳脚跟。

公元617年十一月九日,王世充与李密在石子河(位于今河南巩县东南)两岸摆开阵势。深秋的阳光洒在石子河两岸宽阔的战场上,却丝毫带不来一丝暖意。

李密的军队如长龙般绵延十多里,气势磅礴。翟让作为瓦岗军的先锋将领,率先与王世充交战。

翟让一马当先,率领着士兵如离弦之箭般冲向王世充的军队。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气,口中大喊:“瓦岗军的将士们,今日定要击溃敌军,建功立业!”

瓦岗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若狂涛巨浪般向隋军席卷而去。两军撞在一起,厮杀声响彻天际,石子河水很快被血水染红,仿佛大地流出的血泪,控诉着战场上的刀剑无情。

然而,激战片刻后,翟让的军队便看似逐渐不支,节节败退。李密这边击起退军战鼓,示意翟让率军撤兵。

翟让不敢恋战,下达了撤退命令,部队开始开始有序回撤。

王世充看到翟让败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喊道:“将士们,乘胜追击,今日定要让瓦岗军有来无回!”

王世充的军队如洪水般汹涌追击,势如破竹,所过之处瓦岗军的士兵纷纷倒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瓦岗军的王伯当和裴仁基犹如神兵天降。他们率领着军队从侧面如闪电般截断了王世充的后路。

王世充的士兵们看到背后突然出现的敌军,顿时阵脚大乱。王世充这才发现中了敌军的疑兵之计。

李密见时机已到,立即指挥中军主力,会合翟让前军,一同从正面向隋军发起猛攻。

王世充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他的军队乱作一团,四处逃窜。王世充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兵向西窜去,狼狈地退回河阳。

回到河阳城后,王世充觉得自己已经无颜面对越王杨侗。他走进自己的营帐,瘫坐在地上,心中满是自责和懊悔。他想:“吾本想一雪前耻,却没想到又遭遇如此大败,如今还有何颜面再见越王?”

最终,他决定命人将自己囚禁于大牢之中,并派人前往洛阳请求越王杨侗的赐罪。

越王杨侗收到王世充的请求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王世充虽然兵败,但他的军事力量和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将王世充逼得太紧,很可能会让他彻底倒向自己的对立面。而且,如今的局势如此复杂,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于是,杨侗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河阳释放了王世充,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王将军此次兵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过于自责。朕深知将军忠心耿耿,望将军振作起来,继续为维护洛阳的朝廷效力。”

同时,他还不忘赐予王世充大量的金帛予以安抚。

越王杨侗深知自己作为隋朝皇室在洛阳这风雨飘摇之地,就像是一面最后的旗帜,虽然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他明白王世充就像是一颗棋子,在这复杂的棋局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如果任由王世充在河阳城坐视不管,那么他很可能会被其他势力拉拢利用。一旦王世充投靠了他人或自立门户,那么洛阳的局势将会变得更加严峻,对自己的地位也将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他希望通过这种慰劳的手段,能够安抚王世充的心,让他继续为自己所用,共同抵御其他势力的威胁,在这乱世之中谋求一线生机。

在这个乱世之中,各方势力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越王杨侗和王世充之间的这番周旋,也只是这乱世中的一小段插曲。然而,这一小段插曲却足以反映出当时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各方势力为了生存和发展所不得不做出的权衡和抉择。

看到王世充逃回河阳,李密未下达追击命令,而是率领瓦岗军返回了洛口仓,让大军进行休整。

翟让此时虽然不再是一把手,但其在军中的威望依然很高,他所到之处,无论是训练场地还是营帐之中,士兵们都恭敬地行礼问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