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唐朝凌烟阁24 > 第21章 李渊反杀王威高君雅扫清障碍准备起义兵(第3页)

第21章 李渊反杀王威高君雅扫清障碍准备起义兵(第3页)

王威也在一旁蛊惑道:“是啊,刘乡长。我们这都是为了正义,为了皇上,为了晋阳。他李渊要是真的谋逆,遭殃的可都是我们这些百姓。你现在站出来做这件大事,那就是晋阳的英雄啊。”

刘世龙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说:“那好吧,既然王大人、高大人你们如此说,看在晋阳百姓的份上,我就答应你们。不过,到时候一定要按照你们说的,上报朝廷,可不能亏待了我。”

王威和高君雅相视一眼,心中暗喜,连忙说道:“刘乡长放心,我们定不会食言。”

两人离开前,再三向刘世龙承诺事成之后一定上报朝廷,给予荣华富贵,刘世龙假装同意。

王威和高君雅前脚刚走,刘世龙后脚就来到李渊府上,告知了李渊王威和高君雅二人准备刺杀于他的事情。

刘世龙是并州晋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晋阳的首富。隋大业末年时,担任晋阳乡长一职。他通过裴寂的介绍与李渊早就相识,并被李渊的待客之道和个人品质所感动,对李渊情深义厚,忠心耿耿。在李渊起兵反隋后,刘世龙被李渊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后转为鸿胪卿,李渊登基后还给他改了名字叫刘义节,可谓风光至极。

李渊送别刘世龙,连忙召来李世民,告知王、高二人谋划刺杀之事,李世民分析道:“王威和高君雅两人的死期已经不远了,我正打算动手除掉他们,前期看他们对咱们也无大碍,一直没忍心动手,没想到他们竟然主动挑起事端,真是‘阎王叫他三更死谁敢留其到五更’”

于是,李世民与李渊秘密商定了对策。

次日清晨,李渊来到议事堂,邀请王威和高君雅一同商议要事。众人刚刚依序坐定,突然,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匆匆赶来。

刘政会,滑州胙城(今河南省滑县牛屯镇)人,是唐朝初年的重要大臣,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大业年间担任太原鹰扬府司马,李渊任太原留守时,刘政会为其部下,参与了李渊起兵反隋的密谋,并在李渊起兵后担任大将军府户曹参军。唐朝建立后,刘政会被任命为卫尉少卿,留守晋阳,负责经营后方根据地,对内抚慰军士,对外安抚外族。武德二年,刘武周进攻晋阳,刘政会被俘,但忠心不屈,暗中向李渊提供敌方军情。贞观初年,刘政会改任洪州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因病去世,追赠民部尚书,谥号“襄”。

只见刘政会神色严肃,手中紧握着一封告密信,声称要呈交李渊审阅。

李渊见状,便示意王威去接过密信。然而,刘政会却立刻制止了王威,态度坚决地说道:“唐公,我此次前来,所要告发之人正是副留守王威以及高君雅二人。因此,这封密信唯有唐公您才能亲自查阅,还请唐公明察。”

李渊闻言,装出一副十分惊讶的样子,眉头微微一皱,怒道:“不得胡说,王威、高君雅乃是朝廷重臣,又是本府班子成员,对我工作更是倾全力支持,若要诬告,定当治你重罪!”

于是,李渊亲自接过刘政会手中的密信,开始仔细审阅起来。

只见信上写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暗地里引突厥来攻城”等话。

李渊立刻把信甩给王威,显得很不高兴。王威还没看完,就捋起袖子,大声骂道:“你这奸人,竟敢来诬陷我们二人?”

李渊冷笑一声,说道:“叛徒不叛徒,问问你们两人就知道了,来人,将此二人速速拿下!”

王威和高君雅意识到事情不妙,立马一起往外面跑去。可是,他们才刚刚踏出门口,就被军兵团团围住,紧接着就被捆绑得严严实实。

原来,李世民早已指挥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三人做好准备,只待二人跳入埋伏。将王威和高君雅擒获后,李渊命人将他们投入了大牢严加看守。

无巧不成书,两天之后,果然有数万突厥兵马前来攻打晋阳。李渊多年来与突厥军多有交锋,对突厥军队的作战风格、战术特点颇为了解。他深知突厥军擅长勇猛冲击,却在谋略运用方面有所欠缺。于是,李渊命令裴寂等人分别埋伏起来,并且大开四面城门,城头上不插旗帜,士兵也不许向外探头,更不许发出任何声响,故意营造出太原城毫无防备的假象,以此确保城内城外道路畅通。

突厥兵一路冲进外城之后,看到内城城门大开着,都十分诧异,彼此对视,心中满是疑虑。喧闹了一阵子后,突厥兵竟然选择出城离去,殊不知这是中了李渊的“空城计”。

那么,突厥兵为何没敢进入内城呢?要知道,在战场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突厥兵担心内城之中早已布下埋伏,就等着他们进入这个陷阱,好来一场关门打狗的战斗。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稍一疏忽就可能全军覆没,遭受惨重的损失。所以,他们只是抢掠了一番,就急急忙忙地撤军退去了。

突厥兵退后,李渊命人将王威和高君雅五花大绑地带到闹市,对军兵和百姓们说:“就是这二人把突厥兵招来的,你们觉得他们该杀吗?”

百姓们信以为真,纷纷高呼该杀。李渊见状,一声令下,两颗血淋淋的人头随即滚落在地。

王威和高君雅的死,在正史书籍中均有记载。《旧唐书》卷一记载,李渊在晋阳起兵时,王威和高君雅怀疑李渊有反叛之意,因此谋划在李渊前往晋祠祈雨时,意图趁机杀害李渊。然而,他们的计划被李渊得知,李渊遂先发制人,指使刘政会诬告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意图谋反。随后,李渊以谋反罪将二人斩首。

《新唐书》本纪中也提到了这一事件,内容与《旧唐书》大致相同,强调了李渊在起兵过程中的智谋和果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记载了李渊诬杀王威和高君雅的过程,详细描述了李渊如何利用突厥军队的压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些正史书籍的记载,共同描绘了李渊在起兵反隋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即通过诬杀王威和高君雅来消除内部的威胁,为后来的起兵和建立唐朝扫清障碍。

王威和高君雅之死,类似这样的事件在中国古代史中比比皆是。是单纯的权力斗争策略,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谋划在暗中发酵,这一切往往如同迷雾般笼罩在历史的深处,等待着后人去探寻真相。

那么,李渊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后续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我们下章再继续讲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