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赵行枢和薛世良提出一个想法,他们认为应该让宇文智及的哥哥右屯卫将军许公宇文化及为首领。
右屯卫将军在隋朝是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主要负责军事防卫事务,其地位相当重要。隋朝实行的军制中,包括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翊卫、左右骁卫等,这些卫队负责国家的军事防卫和征战,其地位显赫,通常由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担任。如果将右屯卫将军的职能与现代军队职务进行类比,可以类比为现代的军队高层指挥官或军区司令员,负责指挥和管理一定区域的军事力量和作战行动。
在他们看来,宇文化及身份高贵,在朝廷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带领众人在这个乱世中谋求一番大业。于是,在众人的结盟约定确定之后,他们才将此事告知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这个人,性格上有着明显的缺陷,他生性奸诈且怯懦。
根据《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德戡与宇文化及等人勾结,利用骁果军将士思乡情绪,想要发动兵变。宇文化及本驽钝怯懦,能力低下,胆小怕事。当听到这个足以颠覆自己命运的消息时,先是脸色大变,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这一反应充分体现出他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毕竟参与叛乱是灭族的大罪,一旦失败必然尸骨无存。然而,在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他还是听从了众人的安排。
从胆识和魄力来看,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无疑是一个深谋远虑之人。在众人只看到逃亡这一简单出路的时候,他却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敏锐地洞察到这背后隐藏的巨大机遇。他看清了隋王朝即将灭亡的大势,并且有勇气和决心抓住这个机会,试图成就一番帝业。这种洞察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他们的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来说,不过是乘乱而起,企图在动荡中谋取私利。在那个封建时代,并没有什么正义性可言,只是历史洪流中众多逐鹿者的一个代表。
而宇文化及,虽被众人推举为首领,但他本身的怯懦性格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一个在关键时刻都会惊慌失措的领导者,很难在复杂多变的战争和政治环境中稳定军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的叛乱行为最终也只能成为隋末乱世中众多纷争中的一部分,加速了隋王朝的覆灭,却无法真正建立起一个新的、稳定的政权。
隋王朝在这样的内部叛乱和外部的重重压力下,向着覆灭的深渊加速滑落,曾经辉煌强大的帝国即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司马德戡、宇文化及等人密议之后,他们开始暗地里散布谣言,称隋炀帝欲毒害骁果军将士,从而激化将士们的仇恨叛乱情绪。
司马德戡深知骁果军心已乱,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煽动众人反叛。他悄悄找到许弘仁、张恺二人,悄声对他们说:“陛下听闻骁果欲叛,已准备了诸多毒酒。他打算趁着宴会之时,将众人尽数毒杀,只留下南方人在此。此乃绝境,我们不得不反啊。”
许弘仁和张恺听后,面面相觑,心中满是惊恐与犹豫。他们知道,一旦事情败露,便是灭族之祸。但想到可能遭遇的毒酒,又觉得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了。于是,他们按照司马德戡的吩咐,进入备身府,找到自己所认识的人,将德戡的话传了出去。
隋朝备身府是隋朝时期负责皇帝安全的禁卫军机构,其前身为北齐时代的千牛备身,隋文帝时期设立,至隋炀帝时期改名为左右备身府,成为禁卫军十六府之一。备身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皇帝的安全,包括侍卫皇帝,保障皇帝的人身安全。备身府的士兵负责宿卫侍从,随时待命,确保皇帝的安全。
备身府在隋朝的禁卫军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员多为世家贵族子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在官阶上,千牛备身与副手均为六品官,侍从则为八品。
隋炀帝准备毒杀骁果将士这个谣言,如同惊雷一般在骁果军中炸开。骁果将士们听闻后,个个惊恐万分,因为,那可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年代,于是他们开始互相转告,在恐惧与绝望中,反叛的谋划变得更加急迫。
公元618年三月十日,司马德戡将骁果军的军官们召集到一处偏僻的营帐之中。营帐内气氛压抑而紧张,军官们面面相觑,心中皆有疑虑。德戡环顾众人,缓缓开口:“诸位,如今陛下对我们已无信任可言,且我等身处异乡,归乡无望。今闻陛下欲毒杀我等,此乃绝境。若不奋起反抗,唯有死路一条。”
他目光扫视众人,看到众人眼中的犹豫,又接着说:“我等皆是热血男儿,岂能坐以待毙?”
军官们听后,心中虽仍有恐惧,但想到那可怕的毒酒和无尽的等待,终于有人低声说道:“只听将军的命令!”
众人见状,也纷纷附和。
三月十三日,风沙弥漫,整个天地都被昏黄的沙尘所笼罩。狂风呼啸而过,吹得江都宫内的旗帜猎猎作响,白日里天空也如同黑夜一般昏暗。这样的天气,似乎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
晡时(下午17时左右)以后,司马德戡偷偷潜入宫中御厩(皇宫中的马厩)。御厩中静谧得有些可怕,只有马匹偶尔的嘶鸣声。他的心跳陡然加快,手心满是汗水。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马匹旁,解开缰绳,牵出几匹马。随后,他又来到兵器库,拿出兵刃,在昏暗的角落里,偷偷地磨砺着,刀刃与磨石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在寂静的黑暗里显得格外刺耳。
与此同时,元礼、裴虔通正在直阁(宫门内值勤的楼阁)下值班。他们守在宫殿之外,周围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氛。他们心中明白即将发生的事情,既有些紧张害怕,又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
元礼不时地望向门外。
元礼小声对裴虔通说:“裴兄,此事实在凶险,若事情败露,你我可都完了。”
裴虔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要我们小心行事,未必会被发现。”
城门郎唐奉义负责关闭城门,他早已与裴虔通串通好。当他来到城门前,看着那厚重的大门,心中有些不忍,但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富贵荣华,他深吸一口气,用力推动城门,将各个门栓都松开,任由大门虚掩着,没有上锁。
到了三更天,司马德戡在东城悄悄集合了数万人马。这些人马在黑暗中聚集,犹如一片沉默的海洋。司马德戡站在高处,望着眼前黑压压的队伍,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即将改变命运的兴奋。他一声令下,队伍中纷纷点燃火把,火光映照在众人脸上,那跳跃的火苗仿佛是他们心中欲望的象征。火光在黑暗中与城外隐隐相呼应。
隋炀帝杨广正在宫中休息,突然听到皇宫外面的喧闹声,心中一惊,赶忙起身。他走到窗前,远远看到东城方向的火光,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杨广大声问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此时,正在值守的裴虔通等人听到皇帝的询问,心中一紧。
裴虔通迅速定了定神,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可能是草料场失火了,外面的人一起去救火呢。”
他的声音尽量保持着平静,但内心却十分紧张,害怕被杨广识破谎言。
隋炀帝此时如笼中困兽,宫中与外界隔绝,值守之人又都是自己的心腹,他相信了裴虔通的话。
而此时,在宫城外,宇文智及和孟秉也已经集合了一千多人。
他们站在大街上,宇文智及目光阴鸷地看着周围的人,心中满是对权力的渴望。他率领千余人马行进至江都宫门处,正遇到负责警卫的虎贲冯普乐在此巡逻。
隋朝的虎贲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职务,主要负责保卫皇宫和皇帝的安全,类似于今日的中央警备团团长或卫戍区司令员。虎贲一词起源于《周礼》,最初是指负责执掌如老虎般勇猛的将士,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和出行时的护驾。在隋朝,虎贲被设置为虎贲郎将,属于正四品官职,下辖虎牙郎将六人,副郎将六人,主要负责宫门屯兵和皇宫的警卫工作。
宇文智及把目光投向冯普乐,严厉地说:“如今形势紧急,你若不想死,就按照我的吩咐,带领士兵分守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