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 > 第41章 萧铣建立大梁政权首用贼将险酿大错(第1页)

第41章 萧铣建立大梁政权首用贼将险酿大错(第1页)

李渊大军在长安城外刚安营扎寨完毕,突然探马来报,称巴陵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张绣等人起兵背叛隋朝,占据巴陵郡,又拥立罗山萧铣为王。

巴陵郡在隋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其治所巴陵县(今湖南岳阳)是湘州的一部分,辖境包括今湖南省岳阳市及湖北省部分县市。虽然隋朝时间不长,但巴陵郡的设置和变迁反映了当时湖南地区的重要性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董景珍,是饶州鄱阳县(今江西鄱阳)人,他与雷世猛同为巴陵校尉,他们看到隋朝各地起义频发,隋炀帝杨广荒淫无能,两人也坐不住了,纠集手下军官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张绣等人发动暴乱,迅速控制了巴陵县城。

占领巴陵后,众人推举董景珍为首领。董景珍不同意,说道:“我没什么身份背景,出身贫寒低微,不能被众人信服。但我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那罗川县令萧铣,他是梁朝皇室的后代,为人宽厚仁爱且有宏大的度量,我建议大家尊奉他为王,也能顺应大家的期望。”

众人听后,都认为董景珍所说甚是在理,于是他们就派遣使者前去联络罗山的萧铣。

隋朝时期的罗县位于今天的湖南省汨罗市西北方,并不是今日河南省东南部的罗山县,当时属于岳州管辖,后来,在唐武德八年(625年),罗县被撤销并入湘阴,隶岳州,罗县之名随之消逝。

萧铣听闻信使送来的消息后十分高兴,被众人拥立为王的好事,谁能不愿意?于是他便愉快的听从了这个建议,随即在罗县起兵,自称梁公,宣称要讨伐逆贼,迅速招募到数千人。

萧铣,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他是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早年家族败落,萧铣少时孤贫,以卖书为生,侍奉母亲,极为孝顺。隋朝末年,萧铣因家族是皇族外戚,杨广任命他为罗县县令。

隋末乱局,隋朝朝廷如同一盘散沙。在这乱世之中,隋官萧铣起兵叛乱的消息宛如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巴陵这片土地上激起千层浪。

萧铣起兵后,首先想要解决的是一个近日来令他头疼不已的问题。原来,罗县附近有一股民变势力,其头目沈柳生作为贼寇首领,如同附骨之疽,时常侵扰罗川地界和百姓,萧铣曾率军迎战,但因势均力敌,几次交锋下来,双方互有胜负,未能占到便宜。

萧铣知道,想要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先解决掉这个近在咫尺的威胁。于是萧铣召集手下众将,商议道:“如今天下大势,犹如大厦将倾,隋朝气数已尽。那隋朝的政令,就像风中残烛下的影子,根本无法施行,各地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揭竿而起。巴陵之地英雄豪杰辈出,此次巴陵的英雄们请求拥立我为领袖,这是天赐良机。我接受他们的请求,准备以梁公之名号令江南,或许能重振梁朝昔日的辉煌,恢复那昔日的国运。而那沈柳生,本就是趁乱而起之人,如今我等起兵,他也应当看出天下大势已变,若我去招降于他,他大概率会听从我的指挥。尔等以为如何?”

众将听闻此言,互相对视一眼,眼中皆露出赞同之色。一位将领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梁公英明,如今我等起兵顺应天命,那沈柳生若能归附,必能壮大我军实力。”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县堂之中充满了壮志豪情。

萧铣得到众将的支持,心中更加坚定了想法。他当即下令,自号梁公,按照梁朝旧制更改服饰颜色、旗帜等。那一面面崭新的旗帜在罗县城内飘扬起来,瞬时带回了旧时光的气息,仿佛也让众人看到了复兴梁朝的希望。

沈柳生得知萧铣起兵且自称为梁公,要恢复梁国,心中不禁一动。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孤身一派难以长久,如今萧铣起兵,且有着巴陵之地众多英雄豪杰的支持,看这架势似乎有着非凡的后劲。自己若是能归附于他,在这乱世之中或许能有一番更好的作为,总好过现在这样身为贼盗,四处行抢掠,勉强维持生计,还没有一个好名声。于是,沈柳生在接到纳降通知后,毫不犹豫地率领贼兵前去归附。

萧铣见到沈柳生带着众人前来,心中大喜。他亲自出城迎接,看到沈柳生后,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说道:“沈将军前来归附,真乃我之幸事,如今我等共创大业,日后必不会辜负将军。”

沈柳生赶忙行礼,说道:“梁公起兵,乃是顺应天命,柳生愿听从您的指挥,万死不辞。”

萧铣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当即任命沈柳生为车骑大将军。

萧铣起兵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远近各地。那些饱受隋朝暴政之苦,又渴望在这乱世中寻找出路的百姓,听闻萧铣起兵且礼贤下士,纷纷前来归附。

一时间,罗县招兵处前人头攒动,前来投靠的人络绎不绝,短短五天,参军人数竟达到了数万人。

萧铣站在城楼高处,看着这芸芸众生,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仿佛看到了自己复兴梁朝、成就帝业的美好未来。

在这隋末的乱世之中,各地势力纷纷崛起,萧铣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为人,在巴陵之地迈出了起兵后的重要一步。他深知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与未知等待着他,但此刻,他充满信心,准备迎接这乱世的挑战,向着心中的目标大步前行。

萧铣在罗县肃整军马,分兵列队,分配将官、校尉开展训练。安置好留守官员后,应巴陵董景珍等人建议,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向着巴陵进发。一路上,旌旗飘扬,将士们士气高昂,他们怀着对新政权的热忱与期待,踏向新征程。

巴陵城中,董景珍得知萧铣率军即将到达城外,早早地做好了迎接萧铣的准备。

董景珍先派遣徐德基率领邵中的英雄豪杰数百人出城迎接。徐德基等人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走出城门,他们渴望着见到这位被众人寄予厚望的梁公萧铣大人。

然而,就在这看似喜庆的欢迎贵客到来的氛围中,却又暗生杀机。这凶煞之人正是归降梁军的沈柳生和他的同党。沈柳生作为前军先锋,先于萧铣大军到达巴陵城外。

沈柳生从罗县一路行来,心中早在暗自盘算:“我可是最先尊奉跟随梁公之人,这功劳理应排在首位。如今巴陵城中那些众将领,个个身为隋朝官吏,地位高贵,而且兵多将广。我是贼人出身,若就这样进入城中,在他们之中只能屈居人下,这怎么能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