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街方面相关协议签订后,李向军松了一口气,这次算是自由军取得了胜利。
现在整个自由军占领区,从小芦场到炮楼山,下辖2万余人,较之前扩大了3倍多。
不过这一切的成果,都是建立在自由军的重大牺牲上。
当场阵亡31人,后面送往北方医院的重伤员中,有6人没有挺过去,累计一共37名自由军士兵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李向军直接安排人,在工业园对面山坡上,修建了自由军公墓。
自由军公墓的规模并不算大。整个陵园为正方形,天圆地方。
陵园内部覆盖着人工移植草皮,四周是从各地移植过来的高大树木,好似卫兵一般守卫着自由军战士。
此时的自由军公墓显得有些冷清,只有37个墓穴建造好,静待墓主人的到来,毕竟这里的一切,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在公墓的入口处,是一座位于山脚,总体占地达到2800平方的中式建筑,这个建筑,是李向军专门委托徐超,从北方邀请专家设计建造的,这里便是公墓里的忠烈祠。
忠烈祠内,入门就供奉着,自由军战士永垂不朽的牌匾。
左边是英烈事迹展示厅,右侧是英雄灵位供奉厅。
目前两边都还空落落的,但是不久之后,825战斗事迹及牺牲战士灵位,将会第一批进入忠烈祠,接受大家敬拜。
这个规模庞大的的中式建筑,既是祭祀先烈的忠烈祠,到时候这里驻有一个班看管,人员也都定了,就是北方重伤员中,有10多人身体已经不支持他们在自由军继续服役。
按李向军的想法,后续将由伤残军人看管着这里,同时整个自由军公墓,也会对公众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进来。
9月1号这一天,也就是牺牲战士头七这一天,自由军举办牺牲战士的葬礼。
这一天,全体自由军高层和留守营地的自由军士兵穿上崭新的军装。
北方医院一些病情稳定的重伤员,也在强烈要求下来到现场,哪怕躺着也要送兄弟最后一程。
一大早,自由军战士已经来到街头,从园区卫生到忠烈祠沿线维持秩序。
附近的村民也陆续来到,站在警戒线外,静静地等待队伍。
时间来到8点整,随着咔咔的脚步声。
李向军打头,抱着一个装满自由军战士骨灰的棺椁,自由军的军旗覆盖在棺椁上。
这名战士,是李家村出来的,算是李向军的小叔叔,刚结婚没多久,他还去喝了一杯喜酒呢。
几次战斗下来,已经担任排长的他,战斗中带头冲锋,牺牲在前进的道路上。
李向军强忍悲痛,紧紧抱着棺椁,老三也高举黑伞,站在一旁,同时前进。
37名自由军战士的棺椁,排队挨个前进走向自由军公墓,李老伯带着园区管理层和牺牲战士家属,跟在队伍后面。
附近的人群,也随着队伍一起向公墓走去。
来到墓园入口,李向军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