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心态老化,大家都不想拓展团队的规模,得过且过,有的人比较满足于现状,有的人不想太累,就是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拼劲,久而久之,温水煮青蛙,就会被慢慢淘汰。
林丽在想如果下次这个部门再次降级,他们又会去哪里办公呢?团队长保持持续奋斗的动力还是很重要的,不然从上到下都是死气沉沉的,或者很佛系,团队也就一步步走向死亡了。
大家私下在议论,他们这次回归了这个部门有25个人。他们这个部门本来有44个人,加起来就69个人。但是在这69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是不经常来参加早会的。
虽然有传言,二季度的考核将会开始改变方式,公司不再考核件数了。那天,林丽听到一个老同事在说二季度公司的基本法要调整。林丽很期待,想看看有什么利好的政策。
有时候,人总在一个公司,一个岗位,很容易内心疲惫。就像现在一样,大家对于早会都有那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似乎每天早会的内容他们都似曾相识,毕竟听了十多二十年了,有时候讲的东西都不是新鲜的。
甚至有的老业务员都能出口成章了。有的人就懒得听了。但业务高手们还是保持对别人的尊重,会好好坐在那里听。
林丽发现过个年回来,柏丽主任身上有了一种暮气。她开始戴老花镜了,林丽早上见她戴了个框架眼镜,很惊讶就问她。柏丽主任说是老花镜。她的眼神、面容,都有了一些老气。和年前意气风发有些不一样。
也许是部门回归,让主管们很惋惜吧。她的那个男友很久没有来参加早会了。她在去年底换了一台油车,之前的新能源车一直在给男友开滴滴用。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卖掉?
柏丽主任的披肩大波浪长发多了很多白发,稀疏了不少。看来谁也逃不过时间,即使表面可以通过医美修饰,但是眼神、生理状态、心态等,都是不能修饰的。
早会第一项内容就是让部门的所有主管自我介绍一下。经理说,给大家三天时间互相认识,三天后看谁认识的人最多,如果超过35人,会有一份神秘礼物。
不过林丽看每天大家下半夜就离开了,也没有谁去和其他人互相认识。大家都那么忙,没有空干这些。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赶紧多约几个客户见见。
部门经理是公司元老级的老经理了,之前是高级总监,但是随着他下面的好几个经理相继降级,他也随之降级,现在就是部门经理了。
他给大家系统地介绍了公司发展的来龙去脉,相当于在讲公司的发展史。这个公司也有了近40年的时间了。他把当年的发起人、前五位大股东,都一一介绍了,说了公司创业的历史。
他说,一般他跟客户介绍公司都会说:“我们公司什么都可以做,除了三大类业务不做,那三大类?就是军火、毒品、贩卖人口。”他这个话挺风趣幽默的,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林丽还是很认真地把他做的话记录下来,他再次强调我们的保险代理的人的职责就是:“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很多人都低头在做笔记。
林丽发现开早会还是要场地大、人多,这样氛围好。他们这种老部门很有自己的部门文化,团队成员都是自动波的,会自己维护好纪律。都没有人讲话,看手机的人也是少数。早会的内容和质量比起以前林丽他们那个部门开早会的时候,有趣多了。
柏丽主任最近都在做养发,下班后她就去做。她有些憔悴,有可能过年回老家没有休息好,还没有缓过来。
到了晚上七点左右,他们这个营业区的微信群里又有主管出来分享他们见客户和谈年金险的心得。这很难得,在之前的营业区,那些高手虽然不停签单,但是每次分享,就是几句话说“没有什么好分享的,都是老客户加保”或者“市场很好,你们要多出去见客户”或者讲故事,说签单的每个细节。
但是对于销售流程、过程中遇到那些难题,怎么解决的等这些实操的问题并没有分享。这天晚上,林丽点进去群,听一下别人分享什么。开始还不以为意,没想到她很快被吸引住了,还做了笔记。
那个主管把自己对于税优产品的见解、签单流程、遇到客户的异议自己怎么解决的等问题她都做了解析。虽然就是二十分钟的微信语音分享时间,她还分享了自己和客户的微信聊天记录,让大家真实地看到她聊天解决客户疑问的过程。
林丽感觉太少有了,这样的分享很落地,可以复制经验。林丽一下子有了见客户的信心。她感觉仿佛回到了之前那个南山营业区最巅峰时候的状态。当时大家都是无私分享,不像现在都是藏着掖着,分享就了了几句话,或者一些不实际的内容。
能把业务做下来一定有别人的独到之处,只是有的人会把过程简化了,没有告诉别人自己怎么搞定客户的。还有的人隐瞒了自己的手段或方法,就是怕别人知道后,复制了。
现在林丽感觉在这部部门,她就像一个新人一样,她想要好好把这一年奋斗一下。不过现在也没有拓展什么新的客户群。她打算放弃了之前那些70初已经退休的老客户,多找一些90后、95后的客户。他们才是未来的主流客户。
未来的市场就是看谁积累了丰富的年轻客户群。80后作为中产在疫情后大部分已经被市场筛选了。他们比较惨,目前手里可能现金流并不充足。
林丽这么分析,感觉自己还是有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