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明州城的她,对大房而言反倒是个助力。
否则陈文昌迁居的事件,不会这样容易在族里通过。
她笑着赏了驭龙,又说了明天坐船去半路迎着陈文昌的事情。
等得驭龙准备告退,她微一迟疑,想起楼云说起陈文昌当初在京城里也参加叩阙上书,还是唤住他,委婉暗示道:
“你们家公子,这次回明州,也和不少师友亲朋友通了消息?他有意去京城里谋个坐席教职?”
大宋两位官家在几年里连续驾崩,还有四年前官家逼宫登基的事,在唐坊时她并不太在意。
这次回了明州城,她的感觉毕竟不一样了。
第一件,纪府二公子曾经离开四明书院到京城就学国子监,与同窗们一起在京城闹事。
这是去年的事情,为的是赵愚汝被贬出京,死在路上。
士子们叩阙当然是骂韩宅胃陷害忠良,故意毒死赵愚汝,要官家把这奸相革职。
韩宅胄当时虽然服了软,把赵愚汝的罪名开释,恩荫了子弟,还给他死后表奏了忠字谥号。
但这人秋后算帐也绝不含糊,被他找茬革了功名的士子不知凡几。
逼得这位纪二公子不得不逃到寿威军里去保住功名。
没有这件事,赵老夫人岂能如此匆忙让他娶顺昌县主,说到底是为了替他谋个勋贵子弟的武职,在宫里当差也就避开了和书院士子们天天混在一起。
而他要是不娶赵德媛,楼云也不至于到她面前来。
更不会重新提起往事。
第二件,就是陈文昌。
“以往并没有听说你们公子要来明州城的事。他在泉州蕃坊不是已经打算买下隔壁两座小院子了?”
她不由就觉得,陈文昌突然要在明州定居一定有原因。
会不会是前阵子在三元阁和旧友们诗会后,他才想起的念头?
他和纪二这些人重聚,热血上头,他就觉得还是离京城近一些,离小伙伴们近一些,然后在天子脚下好闹事了?
那她宁可住到陈家大宅里去。
“回大娘子的话,并不是这些日子才想起要迁居的事。公子在从唐坊回来的船上,就有了在明州城定居的打算。”
驭龙当然就要为陈文昌解释。
他虽然没跟着陈文昌出去游学,但这几年跟在他身边,尤其这回去了孙府,也听说了不少七八年前他游学到京城里的事情。
“公子虽然没有说过,但小人看,公子也是知道唐坊的事务烦杂,在明州城大娘子才好安排的原因。”
“……”
季青辰让了他退下,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皱眉自语着,
“他在船上就有这个打算了?”
陈文昌对她是不错,可她并不认为陈文昌仅为了她的一些方便,就会连父母也不顾,迁到明州城来。
说到底,他能去唐坊求亲,不也是为了家里?
难道他是有了什么别的想法,觉得她婚后不适合住在泉州?
她不由得就想想起了楼云。
却又觉得自己多心了。
陈文昌真要有这个猜疑,就让她住在内宅,和官府打交道的事情交给他就好了。
“大娘子,寄舶港那边,眼前也不方便马上过去。”
乌氏迫不及待,马上说起了泉州城的事务,
“福建八大纲首都有人在争着那寄舶港,如果能在东海先把八珍斋的生意做好了,叫他们都分了些利润。只要楼大人一句话,这港口就落到咱们手上了。”
八珍斋是福建八大纲首合股所建,季青辰经营好了,他们当然在寄舶港上要退让。
季青辰随意地点着头,乌氏却又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