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原本可以射得更准。
她还是手下留情了。
羽箭射中童霏的手臂时,她的心跳也跟着一滞。她还是不忍心伤童霏,可……两个人处在敌对的阵营,她也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事情。
就这样收手么,
她想了想,不能就这样收手。她既然披上战甲,已经代表的不只是她自己。
待到她再欲挽弓,童霏却已经消失在她的视线内。敌人正在撤退,她也不再贸然前进,也下令撤回营地。表面上双方仍然是不分胜负,但她伤了童霏,总算也扳回一成吧。
她明知道自己没有做错,却不知道为什么莫名有些伤感。
她有些后悔,不知道是因为错过射杀童霏的最好机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童霏在被孙尚香射伤以后,即刻下令撤回城中。在这之前她看孙尚香那一眼,其实不过是为了能够及时躲避开孙尚香的冷箭,实在没有旁的意思。她也拿不准孙尚香到底会不会真的伤她,现在看来,孙尚香果然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她间接地,又对孙尚香多了这一分了解。
回城以后,她来不及治伤,又招来诸葛亮月英等谋士商议。原以为周瑜受伤,会安分几日,也好给童霏一些调兵遣将的时间,没想到孙尚香会出现,并且会留在周瑜军中助阵,更没想到的是,那二人配合如此默契,令童霏原本放松一些的心又提了起来。
这仗还是不好打。
期间诸葛亮一直闷闷不乐。
他也一直认为能赢周瑜,是值得他开心的事情。可一想到周瑜就要死了,他又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已经失去了最初想一较高下的意义。
童霏问诸葛亮有何高见,连着叫他两声,他才醒过神来。
“将军问的什么?”他恍惚道。
月英叹一声,提醒他:“将军问你有何对策。”
诸葛亮沉思了一瞬才说:“亮准备修书一封给周都督,届时他必然大举兴兵,城中守军与援军前后夹击,必胜。”
诸葛亮知道自己劝服不了周瑜归降,但他依然希望周瑜能够活得久一点。他想尽快结束这战争,对将军,对周瑜,都是上策。
童霏又看向月英,月英不清楚诸葛亮为何这样有自信,她也不知道自己到这时还应不应该继续支持他,上一次在乔倩的事情上,他们两个都没有处理好,这一次又是关乎周瑜,她要相信诸葛亮能够很好的处理么?
“月英觉得,军师所言可以一试,但……”有些话,她还是觉得不好说出口,尤其是以她对诸葛亮的了解。她停顿了片刻,仍然难以开口。
贾诩将话头接过,他说:“但是听说那周公瑾旧患新伤齐发作,也活不了多少日子了,其实也不必如此心急。只要援军一到,我们还可多支撑许多日子。”
这些话,像贾诩等人不明就里,说出来也没什么要紧。但若是月英提出,意思可以和周瑜耗时间,把周瑜靠死了,说不定不战自胜。这话她要一说,势必要令诸葛亮受伤害,月英难道不明白诸葛亮对周瑜的心意么?她就是太清楚了,所以才会觉得为难。好在贾诩聪明,替她说完。
两种办法都有道理,也都有一定风险。
若按诸葛亮所言,周瑜不中计怎么办?若按贾诩的意见,没把周瑜靠死,反倒耗损了自己怎么办?
“就按照军师说的去办吧。”童霏仍然选择相信诸葛亮。
诸葛亮又道:“若亮此计不成,亦可继续延用贾先生的建议。”如果不能一举击破周瑜的主力部队,也只有耗下去了。